《歷代詩歌別集·明代部分· 四溟集》新詩鑒賞
詩別集,十卷,明謝榛撰。榛(1495~1575)字茂秦,號四溟山人,臨清(今屬山東)人。少年多才,喜交游,曾因援救冤枉入獄的詩人盧柟、為盧到處奔走而享盛名。在北京與李攀龍等結詩社,為“后七子”之一。因七子中人多為青年進士,謝為布衣,又年最長,受到排擠,后出京漫游各地。在河南安陽受到當地藩王趙穆王的歡迎。謝氏以布衣游于王侯卿相之間。
謝詩多為應酬贈答之作,有些就是為了適于歌兒舞女之口,點綴于歌筵舞宴宮詞艷曲,如:“太液池東明月高,侍兒和淚摘葡萄。秋來不敢題紈扇,宣室于今萬事勞?!?《秋宮詞》)歌功頌德,浮靡輕艷,價值不大。謝詩中也有不少抒發自己沉淪不偶、事業無成的感慨:“朝暉開眾山,遙見居庸關。云出三山外,風生萬馬間。征塵何日靜,古戍幾人閑?忽憶棄者,吾慚旅鬢斑。”(《榆河曉發》)詩中表達了詩人對北方邊防的關切。謝詩中有一些反映了東南倭寇入侵給國家人民帶來的災難。如《哀江南》八首,這組詩表現了倭寇為害之烈,人民負擔之沉重:“華亭未奏捷,烽火更西湖。海艦賊來去,天兵功有無。人心多為漢,國計竟全吳。野哭征求盡,蒼茫寒月孤。”(其五)詩中表現了這場戰爭的復雜性,入侵的畢竟多是海盜,中日兩國政府的友好往來并未中斷:“氛祲頻年動,東南盡處看。海搖千艦出,兵犯七閩寒。殺伐寧無定,憑陵信有端。遙聞日本使,猶自貢長安?!?其八)謝詩中還有大量的記游記行作品,這些作品大多寫得雄渾沉練,意境深厚:“路出大梁城,關河開曉晴。日翻龍窟動,風掃雁沙平。倚劍嗟身世,張帆快旅情。茫茫不知處,空外櫂歌聲?!?《渡黃河》)雖然詩中有些不遇的感慨,但壯麗的山河給詩人和讀者帶來的還是崇高之感。其他如《赴石門峽》《居庸關》《晚眺》《野興》《春野》都是這類作品。
謝詩法度森嚴,句響字穩,氣逸調高,其五律學習杜甫,尤為逼真,只是缺乏創造性,這也是前、后“七子”的通病。
謝集最初為趙王府冰玉堂刻本,為二十四卷(包括《詩家直說》)。此“十卷本”為萬歷四十年臨清知州盛以進所編?!八膸臁别^臣以為此本是盛氏據“趙王府本”加以補訂,分作十卷,將《詩家直說》分為二卷,置于書首,“四庫”收此書,刪去“詩說”,只存詩集。實際上盛氏所編“十卷本”錄詩不及“趙王府”本三分之二,遺漏頗多,不僅未加“補訂”,還作了大量的刪削。
有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上一篇:《詞曲總集·別集·曲·東籬樂府》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秋笳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