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2],南迫宛、葉[3],東有淮陽[4],皆天下勁兵處[5],乃詔徙韓王信王太原以北[6],備御胡[7],都晉陽[8]。》鑒賞
信上書曰:“國被邊[9],匈奴數入,晉陽去塞遠[10],請治馬邑[11]。”上許之,信乃徙治馬邑。秋,匈奴冒頓大圍信[12],信數使使胡求和解[13]。漢發兵救之,疑信數間使[14],有二心,使人責讓信[15]。信恐誅,因與匈奴約共攻漢,反,以馬邑降胡,擊太原[16]。
【段意】寫韓王信投降匈奴的原因。先是漢王認為韓王信有軍事干才,派他到與匈奴接壤的封國去以防備匈奴入侵,把國都定在晉陽,韓王信認為晉陽離國界還遠,要求把都城遷到接近匈奴的馬邑。這年秋天,匈奴頭目冒頓帶兵將韓王信包圍起來,韓王信幾次派使者與匈奴和談。漢發兵救了韓王信,但惑疑他有二心,派人前去責備。韓王信害怕被殺于是造反,與匈奴共攻漢。
注釋
[1]材武:有軍事才能。[2]鞏:古縣名,治所在今河南鞏縣境內;洛:即洛陽,在今河南洛陽東北。[3]宛:古縣名,治所在今河南南陽市;葉:古縣名,治所在今河南葉縣南。[4]淮陽:古縣名,治所在今河南淮陽縣。[5]勁兵處:有強兵把守的地方。[6]詔徙:詔,古代皇帝所頒發的命令文告;徙,遷移。[7]胡:古代北方的少數民族,這里指匈奴。[8]晉陽:古縣名,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南面的古城營。[9]國被邊:國,指韓王信的封國;被,覆蓋;邊,國界。[10]塞:指國家邊境險要之處。[11]馬邑:古縣名,治所在今山西朔縣。[12]冒頓(modu):匈奴單于之名。姓攣鞮(di),秦二世元年(前209)殺父自立,先后并吞了樓蘭、烏孫等31個弱小民族,對西漢是個嚴重威脅。[13]使使胡:第一個使字當動詞用,派遣之意;第二個使字當名詞用,使者之意。這三個字的意思是:派使者到胡人那里去。[14]間使:密使。[15]責讓:指責,批評。[16]太原:古郡名,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上一篇:《史記·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彭越者,昌邑人也[1],字仲[2].》鑒賞
下一篇:《史記·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項羽在戲下[1],欲攻沛公.》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