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且負下未易居[1],下流多謗議[2]。》鑒賞
仆以口語遇遭此禍[3],重為鄉黨戮笑[4],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之丘墓乎[5]?雖累百世[6],垢彌甚耳[7]!是以腸一日而九回[8],居則忽忽若有所亡[9],出則不知所如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身直為閨閣之臣[10],寧得自引深藏于巖穴邪[11]!故且從俗浮湛[12],與時俯仰[13],以通其狂惑[14]。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無乃與仆之私指謬乎[15]。今雖欲自彫瑑[16],曼辭以自解[17],無益,于俗不信,只取辱耳。要之死日[18],然后是非乃定[19]。書不能盡意,故略陳固陋[20],[謹再拜][21]。
【段意】 說明自己處境艱難,接物更難,嚴正聲明不再“推賢進士”,給任安以明確答復。
注釋
[1]負下未易居:犯過罪的人不容易處世。負下,負罪之下,指犯過罪。[2]下流多謗議:居于下流地位難免要遭到誹謗和非議。《論語·子張》云:“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3]口語:指當時回答武帝召問時替李陵說了幾句公道話。[4]重:著實。戮笑:辱笑;恥笑。戮,辱。[5]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之丘墓乎:還有何面目到父母的墳地去祭奠呢?封建社會規定,犯了罪的人生不得為父母上墳,死不能埋在祖塋里。司馬遷墓在韓城市南芝川鎮東南的高崗上,距司馬氏高門、華池祖塋約三四千米,大概與此規定有關。[6]雖累百世:即使經過一百代。[7]垢彌甚耳:污辱也只會更加深重。司馬遷的推斷是確實的。后世多有不理解者,一提司馬遷受刑一事,就和李陵后來投降匈奴之變節行為相聯系,加以“替叛徒李陵辯護”的罪名,令人痛心。司馬遷蒙受的不白之冤應予以昭雪。[8]腸一日而九回:喻其心緒不寧。[9]忽:同“惚”,恍惚。亡:丟失。[10]閨閣之臣:指宦官。司馬遷自稱為閨閣之臣,表示對任中書令之職的憤慨。[11]自引:自己引退。[12]從俗浮湛:隨波逐流。浮,升。湛,深,降。[13]與時俯仰:得過且過。[14]狂惑:指做一個傲世的狂放之人。司馬遷以狂惑自喻,亦是憤激語,表明他要堅強地活下去,完成《史記》。[15]無乃:只怕。謬:背謬;違背。[16]自彫瑑(zhuan):自我修飾。[17]曼辭:溢美之辭。[18]要之死日:要到死的那一天。之,到。[19]是非乃定:是非才能肯定,即蓋棺論定。[20]固陋:淺薄的見解。[21]謹再拜:等于“敬禮”。此據《文選》本補。
上一篇:《史記·且事本末未易明也[1].》鑒賞
下一篇:《史記·漢武帝塞黃河瓠子決口》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