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既行久之,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鑒賞
“誰可以為御史大夫者?”孰視趙堯[1],曰:“無以易堯[2]。”遂拜趙堯為御史大夫。堯亦前有軍功食邑,及以御史大夫從擊陳豨有功,封為江邑侯。
高祖崩,呂太后使使召趙王,其相周昌令王稱疾不行。使者三反[3],周昌固為不遣趙王[4]。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謁高后,高后怒而罵周昌曰:“爾不知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趙王,何?”昌既征[5],高后使使召趙王,趙王果來。至長安月馀,飲藥而死。周昌因謝病不朝見[6],三歲而死。
后五歲,高后聞御史大夫江邑侯趙堯高祖時定趙王如意之畫,乃抵堯罪[7],以廣阿侯任敖為御史大夫。
【段意】 高祖死后,呂后欲加害趙王,多次征召,周昌托辭不遣。其后趙王被害,周昌稱病不朝,抑郁而死。趙堯繼周昌為御史大夫,因置貴強相事被呂后發覺,判罪免職。
注釋
[1]孰視:注目細看。孰:同“熟”。[2]無以易堯:沒有誰能換趙堯。意即趙堯是最中意的人選。[3]三反:多次往返。反:同“返”。[4]固:堅決。[5]征:召回。[6]謝病:推說有病。[7]抵:判處。
上一篇:《曹等皆卑下之[2].》鑒賞
下一篇:《史記·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蒼與絳侯等尊立代王為孝文皇帝.》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