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田儋列傳第三十四·橫定齊三年,漢王使酈生往說下齊王廣及其相國橫[1]。》鑒賞
橫以為然[2],解其歷下軍[3]。漢將韓信引兵且東擊齊[4]。齊初使華無傷、田解軍于歷下以距漢[5]。漢使至,乃罷守戰備,縱酒,且遣使與漢平[6]。漢將韓信已平趙[7]、燕,用蒯通計[8],度平原,襲破齊歷下軍,因入臨淄。齊王廣、相橫怒,以酈生賣己,而亨酈生[9]。齊王廣東走高密[10],相橫走博陽,守相田光走城陽,將軍田既軍于膠東。楚使龍且救齊[11],齊王與合軍高密。漢將韓信與曹參破殺龍且[12],虜齊王廣。漢將灌嬰追得齊守相田光[13]。至博陽,而橫聞齊王死,自立為齊王,還擊嬰,嬰敗橫之軍于贏下[14]。田橫亡走梁,歸彭越[15]。彭越是時居梁地[16],中立,且為漢,且為楚。韓信已殺龍且,因令曹參進兵破殺田既于膠東,使灌嬰破殺齊將田吸于千乘[17]。韓信遂平齊,乞自立為齊假王[18],漢因而立之。
【段意】 寫齊被漢王殲滅的經過。其中共寫了五件事:一是田橫平定齊國三年的時候,漢將韓信乘漢使酈生說和于齊、齊國放松戒備之際攻打齊國取勝,齊一面烹殺酈生一面紛紛逃亡。二是楚王派大將龍且救齊,組成聯軍,又被戰敗,龍且被殺,齊王和守相田光被虜。三是田橫聞田廣已死,自立為齊王,反攻漢將灌嬰,結果大敗,投奔彭越。四是韓信乘勝追擊,命令曹參、灌嬰殺死齊將軍田既、齊將田吸,齊國遂平。五是韓信自立為代理齊王。
注釋
[1]酈生:即酈食其(li yi ji),秦漢之際陳留高陽鄉(今河南杞縣)人,本為里監門吏,秦末農民戰爭時歸劉邦,因獻計克陳留,被封為廣野君。說下:勸說投降。[2]然:對。[3]解:通“懈”,松懈也。歷下:古邑名,在今山東濟南市西。[4]韓信:劉邦將領,后降為淮陰侯。且:還是,仍舊。[5]軍:駐軍。[6]平:媾和。[7]平:平定。[8]蒯(kuai)通計:蒯通,漢初范陽(今河北定興北固城鎮)人。陳勝起義后派伍臣進攻趙地,他游說范陽令歸降成功,伍臣因而不戰得趙地30余城。蒯通計,指蒯通用乘齊放松軍事戒備的情況下,向齊發動進攻的計謀,從而與酈生爭功。[9]亨:同“烹”,即烹殺。[10]高密:古郡名、國名。治所在今山東高密縣西南,約為今高密一帶。[11]龍且(ju):齊國人,項羽手下武將。曾任司馬,故又稱司馬龍且。[12]曹參:劉邦的開國大臣。[13]灌嬰:劉邦手下聞名于世的騎兵將領。[14]嬴(ying):古縣名,治所在今山東萊蕪縣西北。[15]彭越:邑昌(今山東金鄉縣)人。做過強盜,陳勝起義時他也聚眾起兵,后歸劉邦,參加過殲滅項羽的垓下之戰。漢初封為梁王。高祖六年因謀反被殺。[16]梁地:指戰國時魏國管轄地區,國都在大梁。[17]千乘:邑名。故城在今山東博興縣東北之高苑。[18]假王:代理國王。
上一篇:《史記·田儋列傳第三十四·榮弟橫,收齊散兵,得數萬人,反擊項羽于城陽[1].》鑒賞
下一篇:《史記·田儋列傳第三十四·后歲馀,漢滅項籍,漢王立為皇帝,以彭越為梁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