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登瀛
【出典】 《舊唐書》卷七二《褚亮傳》:“始太宗既平寇亂,留意儒學,乃于宮城西起文學館,以待四方文士。于是,以屬大行臺司勛郎中杜如晦,記室考功郎中房玄齡及于志寧……并以本官兼文學館學士。……尋遣圖其狀貌,題其名字、爵里,乃命亮為之像贊,號‘十八學士寫真圖’,藏之書府,以彰禮賢之重也。……預入館者,時所傾慕,謂之‘登瀛洲’。”
【釋義】 瀛洲,傳說中的仙山。唐太宗初定天下,即禮重文士,設文學館,以房玄齡杜如晦等等十八人為學士。文士被選入館者,時人皆羨慕,稱為“登瀛洲”。后用作比喻士人得榮寵的典故。
【例句】 ①不應著意眼前人,便是登瀛當日客。(周紫芝《木蘭花·長安狹邪有高自標置者……》872)這里用“登瀛客”喻指舊日得中進士的文人。②此去登瀛須記,今夕道山同醉。(張元干《謁金門·道山亭餞張椿老赴行在》1091)這里用“登瀛”喻指張椿老赴臨安后會得到皇帝的重用。③俱登瀛館,俱還洛社,各自健如黃犢。(劉克莊《鵲橋仙·居厚弟生日》2640)這里用“登瀛”喻指作者和居厚弟都曾在朝擔任文學侍從之臣,頗得榮寵。④登瀛,平步上,鰲頭獨占,頭角軒昂。(黃判院《滿庭芳·壽黃狀元》2859)這里用“登瀛”喻指黃狀元科場得意。
上一篇:典故《登樓賦》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登科記》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