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列傳》鑒賞
導語:
在對付敵人方面,古人早就形成經驗之談,傳有兩種至高境界:一是為敵之司命;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此二語皆出自《孫子兵法》。然春秋戰國時期,能夠實現“為敵之司命”者,恐非通曉兵法、謀略超群的軍事家莫屬,而談及“不戰而屈人之兵”事宜,則多半成就于縱橫捭闔、善于言辭之游說家。這一時期,最杰出的軍事家當屬孫武與孫臏了。孫武的《孫子兵法》是現存中國古代最早最杰出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直至今日,它仍為中外軍事家所推崇,孫臏的《孫臏兵法》更在其基礎上有了深入的發展。而最典型的游說家當屬蘇秦與張儀了,一個想方設法經營合縱,一個費盡心機促成連橫,所以對二者更準確的稱呼應該是“縱橫家”。
在《孫子吳起列傳》的選文中,有讓人肅然起敬的孫武練兵事件,也有讓人驚嘆不已的圍魏救趙、桂林之戰、馬陵之戰等精彩戰例。尤其是孫臏在戰爭過程中,對于整個戰局的掌控,以及對于作戰策略與手段恰到好處的運用,向我們清楚地展示了所謂的“微乎微乎,至于無形;神乎神乎,至于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孫子·虛實》)究竟為何。在《張儀列傳》的選文中,記載了張儀兩次說服楚懷王的事例,充分展現了一位縱橫家周密的思慮和煽情的說辭,用真實的例子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但畢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所以當我們看到孫臏與張儀的成功之時,也不能抱著成王敗寇的片面思想,贊賞的同時不要忘了做出更加開闊的反思。
上一篇:《史記·中國思想的本源·老子韓非列傳》鑒賞
下一篇:《史記·百家智慧之兵家與縱橫家·張儀列傳》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