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巳編
明代文言短篇志怪傳奇小說集。十卷。作者陸粲(1494—1551),字子馀,一字浚明,號貞山,吳郡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約成書于明正德年間。
現(xiàn)存主要版本有明萬歷十八年(1590)《煙霞小說》本,四卷;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紀錄匯編》本,十卷;《古今名賢匯語》節(jié)錄本;《續(xù)說郛》節(jié)錄本;《五朝小說》節(jié)錄本;上海國學扶輪社“古今說部叢書”本;1915年上海文明書局《說庫》石印本;1935年商務(wù)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影印明萬歷四十五年《紀錄匯編》本。1985年中華書局“叢書集成初編”影印1935年商務(wù)印書館本,1986年浙江古籍出版社《說庫》影印上海文明書局石印本,1987年中華書局“元明史料筆記叢刊”排印本,1991年上海文藝出版社“中國筆記小說文庫”《古今說部叢書》影印上海國學扶輪社排印本。
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紀錄匯編》本《庚巳編》正文書影
明
萬歷四十五年(1617)《紀錄匯編》本《庚巳編》正文書影
庚,在天干中為奇數(shù),巳,在地支中為偶數(shù),故于天干地支的組合中,二者絕不可能相碰,陸粲以之名其書,意謂所敘乃荒唐之言耳。
書中或記神怪傳說,或記巧合事件,頗多因果報應(yīng)色彩,表現(xiàn)了人和物之間由于不理解、不信任所造成的危機。在有的故事中,這種危機主要是由人的一方引起的。如《巨蚌》敘潭中有老蚌張口灘畔,有婦浣衣,誤為沉船,引一足踏其上,蚌立即閉口而沉沒,水濺面如冰,婦為之驚仆。《臨江狐》敘陳崇古與狐姬相狎,情密如伉儷,一日,姬以醉后忘情,且恃交稔,竟將自己的致命弱點告訴了他,終招殺身之禍。
當然,在另外有些場合,物的一方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婦產(chǎn)蛇》,敘某婦人嘗游蛇王廟,歸而產(chǎn)小蛇十數(shù)頭,其夫奔至蛇王廟,擊神像,碎之而返;《羅江神祠》敘羅江縣土地祠,因新任知縣盛昶未曾祭享,遂私取其雞,為盛昶所斥,并舉意毀祠。
人與物的對立情緒,還表現(xiàn)在一些有關(guān)公案的故事中,如《張御史神政記》,敘監(jiān)察御史張炳政通神明、精感天地,審清多個離奇案件,充滿奇異的色彩。其中敘某女子登輿出嫁,途中為物所竊劫,只剩空輿,雙方遂起大訟。張炳偶至郊外,見有樹大數(shù)十抱,蔭占二十余畝,其下不堪禾麥,欲伐之以廣田,從者咸諫,以為此樹乃神所棲,不可伐也。張炳不聽,移文鄰邑,約共伐之,其令亦懼禍不從。張仍執(zhí)意伐之,樹有血出,凡三日乃斷,而樹巔有巢,中有婦人,其案遂破。一反傳統(tǒng)神怪小說對樹神的瞻敬虔誠,而視為妖怪之源。
書中也反映了人有賴于神幫助的思想,如寫召將請仙、驅(qū)神役鬼之類的《茍畢元帥》、《黃長子》等。《玄壇黑虎》敘張某好為蟋蟀之戲,然為之輒敗,至蕩其家產(chǎn),乃向玄壇神禱訴其苦,夜夢神曰:“爾勿憂,吾遣黑虎助爾,今化身在天妃宮東南角樹下,汝往取之。”張如言以往,果得一蟋蟀,深黑色而大,用以斗,無弗勝者。此篇實開《聊齋志異·促織》之先河。
《蔣生》敘書生蔣喚會試途中,與一女郎邂逅相遇,一見鐘情,結(jié)為夫妻,后蔣生赴試登程,竟相顧凄斷,雨泣升車而去,及還,其妻卻因朝夕相思成疾而死,其魂仍隨之動息不離。表現(xiàn)了生死不渝的純真愛情。《還金童子》敘某童子衣食無著,宿于古廟中,拾得黃金數(shù)百兩,歸還失主,贊揚了好義志高的行為。《陳子經(jīng)》敘陳作《通鑒續(xù)編》,直書宋太祖陳橋之變曰“匡胤自立而還”,后夢宋祖召去責之,陳誓死不肯改易,頌揚了一種能夠堅持“史貴直筆”的精神,都是寫人事的出色篇章。
豢龍
計某拾得一巨卵,使雞孵之,百余日,乃產(chǎn)一四足蛇,家人以米汁飲之,蛇漸大,好飲生血,則以豬羊血啖之,久而益狎,常隨行止,又常呼之出,蟠于榻旁,以手摩之,冷如冰鐵,一家人呼為“小龍”。后放之后溪潭中,囑曰:“汝饑毋憂,吾當每日遣人伺之,汝自今不得復出也。”蛇如解人意,俯首帖耳,即還潭中。自是嘗以血置潭口,輒奮起就食。一日,有一女子在水池中取水,身上穿著紅色的衣服,蛇見了,以為是血,就張開大口把她吞下。女子的丈夫發(fā)誓要把這一害人的妖物交給官府,但一直沒有如愿,于是他拿著刀刃來到池邊,用鮮紅的血來引誘蛇,蛇不知,出而被其斬斷尾巴,自是不復出。后數(shù)年,風雨作,有龍自潭中起,長數(shù)百尺,駑空而上。
洞簫記
徐鏊為舅氏主解庫,是歲七月,月明如晝。鏊吹簫以自娛,入二鼓,擁衾榻上,嗚嗚未伏。忽聞異香酷烈,雙扉無故自開,有巨犬突入,項綴金鈴,繞室一周而去。鏊方訝之,聞庭中人語切切,有女郎攜梅花燈,循階而上,凡十六輩。最后一美女,年可十八九,瑤冠鳳履,文犀帶,著方錦紗袍,袖廣幾二尺,若世所圖宮妝之狀,而玉色瑩然,與月光交映。美人引手入衾,撫鏊體殆遍,良久趨出,不交一言。過了幾天,巨犬又復至,自謂與鏊有夙緣,應(yīng)得諧合。徐鏊欲知其居止所向,終不答,偶爾自言從九江來,此世中處處是吾家。徐鏊時有所須之物,應(yīng)心而至,鏊嘗與人爭,稍不勝,其人或無故僵仆,或以他事被折辱,皆美人助之。后鏊時復宣泄,傳聞浸廣,遂絕不復來,鏊雖念之,終莫能致。一日,為美人呼去,實欲殺之,杖八十,鏊大呼,美人感念疇昔,把他放回。
蔣生
蔣生會試北上,路途經(jīng)過臨清,有女郎睹生風儀相貌堂堂,注目動情,邀入中堂,遂偕繾綣。女郎的父親聽到這件事后,非常憤怒,要重重地責罰他們。不久,他對蔣生說:“你能為吾婿嗎?不則將送縣官。”生唯唯從命,遂偕伉儷。及生下第歸,而女朝夕悲思,成疾而死。生潸然淚下,設(shè)祭號慟。自是舟行月余,常覺女在旁,抵家,已復在室中,至啜茶亦于杯中見之,迷惘憔悴,不久死去。
芭蕉女子
吳學士馮漢居閶門石牌巷一小齋,庭前雜植花木,瀟灑可愛。夏月薄晚,浴罷,坐齋中榻上,忽見一女子,綠衣翠裳,映窗而立。漢對她大聲呵斥,女子斂衽拜曰:“我姓焦。”言畢,忽然入戶,熟視之,肌體鮮妍,舉止輕逸,真是一位絕色美女。馮漢驚疑其不是人類,起身挽衣互相嬉戲。女忙迫,截衣而去,僅執(zhí)得一裙角,以置所臥席下。明視之,原是一片蕉葉。從前馮漢曾在住處附近的一所僧庵中讀書,后來從那個庵中挖來一棵樹木種植在自己的庭院中,發(fā)現(xiàn)其葉所裂斷處,取所藏者合之,不差分寸,遂伐之斷其根,下面有血。后問僧,僧人說:“蕉嘗為怪,惑死數(shù)僧矣。”
九尾龜
王屠父子買巨龜系著柱下,將要做湯喝之。江右商人見后,告其邸翁曰:“此九尾龜,神物也。”請以千錢買下后把它放了。翁不信,商因偕往驗之,踏龜背,其尾之兩旁,露小尾各四,遂持錢乞王,王不肯,便烹作羹,父子共啖。其夕,大水自海中來,平地高三尺許,床榻盡浮,十余刻始退。及明日,翁怪王屠父子不起,壞戶入視之,但見衣衾在床,父子都不知去向。人或云害神龜,為水府攝去也。
上一篇:《廣艷異編》介紹|賞析
下一篇:《影譚》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