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事類·運用古事法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運用古事,莫若明事暗用、隱事明用……姜白石之 《疏影》 云:“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用壽陽公主事,所謂明事暗用也。又云:“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記江南江北。想珮環月下歸來,化作此花幽獨。”用少陵詩,所謂隱事明用也。……學者于此,可以悟運用古事之法。(劉公坡 《學詞百法》)
【詞例】
疏 影
姜 夔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猶記深官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莫似東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解析】運用古事法,簡稱“用事法”,亦稱使事法,即詩文中引用典故的寫作方法。詩文中用典,其好處是:(一)可以節省筆墨,以少許文字表達較豐富內容。(二)可以用作說理表意的有力依據。(三)可以使行文顯得厚重典雅。(四)可以引發讀者對所使之事與所表之意產生類比聯想,從而收到“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的藝術效果。
初唐王勃所寫的 《滕王閣序》,是一篇摹寫生動,情致宛然、傳誦千古的駢文杰作。文中,除使用鋪排、描摹、敘事、抒情等技巧外,大量使典用事,也是本文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試看該文的第一段:“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 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 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駐。”“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連續用了六個事典,來敘寫洪州的靈異之物與特出人物。第五段第六段又用了一系列典故,諸如“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 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 有懷投筆,慕宗慤之長風。”等等,來表達自己的遠大志向、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情。本文借助用典,以不太多的文字,大大地擴展了文章的容量,并使全文顯得凝煉典雅。
在中國詩史上,最善于用典的詩人,要數詩圣杜甫了。前人稱贊他的詩篇“無一字無來歷”。不僅他的古體詩善于用典,而且他的那些格律極嚴的律詩也擅長使事。如 《閣夜》 一詩中,描寫三峽的名句:“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人們只見其凌轢造化之工,乃不知其用事。這是因為杜甫巧于用典,有如系風捕影,毫無痕跡,其實,這一聯是暗用 《禰衡傳》: “撾漁陽摻聲悲壯”和 《漢武故事》: “星辰影動搖,東方朔謂之民勞之應。”除暗用事典外,還有明用事典,如 《春日懷李白》 中的“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還有倒用事典,如“途窮反遭俗眼白”,這句本用阮籍事,意謂我輩本宜以白眼視俗人,至小人得志,嫉視君子,是反遭其眼白,故倒用之。
晚唐詩人李商隱也是以喜愛用典而聞名。他的詩寫得精工典麗,深細婉曲,但用典太濫太僻,使詞意隱晦、百讀不得其解,并造成眾說紛紜,故元好問批評說:“ ‘望帝春心托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論詩三十首》)李商隱有一首 《喜雪》 詩:“……班扇慵裁素,曹衣詎比麻,鵝歸逸少宅,鶴滿令威家。寂寞門扉掩,依稀履跡斜。人疑游面市,馬似困鹽車。洛水妃虛妬,姑山客漫夸……”全是典故的堆砌,缺少詩味。實為其詩集中下乘之作。
詩與詞比較,詞中用事更難。張炎說:“詞用事最難,要體認著題,融化不澀。”(《詞源》)他提出了在詞中如何用事的一條美學原則。所謂“體認著題”,是說在詞中用事,須恰好表達詞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所謂“融化不澀”,是說將典故融化在詞句中,幾乎看不出是在用典。善于用事的詞人,他能在詞中“用事而不為事所使”。南宋詞人中,使事用典多而且好的,除辛棄疾外,要數姜夔。劉熙載說:“姜白石詞用事入妙”,是“善用事者”。(《藝概》)我們試看姜夔的詠物名作 《疏影》 是如何使事用典的。《疏影》 與 《暗香》是姜詞的代表作。這兩首詞是借詠梅來抒寫詞人的身世之感,并寄托對一位舊時戀人的懷念之情。張炎說:“詞之賦梅,惟姜白石 《暗香》、《疏影》 二曲,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自立新意,真為絕唱。”(《詞源》) 《暗香》 偏重寫梅花“清冷”的氣質,《疏影》 著重詠梅花 “幽靜”的品格。
“苔枝”三句,用的事典是趙師雄于羅浮山遇仙女的神話故事。據曾慥 《類說》 所引 《異人錄》 載: 隋開皇年間,趙師雄路經羅浮山,日暮時,在梅林中遇見一位美人,與之對飲,美人的綠衣童子在旁笑歌戲舞,師雄醉后睡著,待天亮時,他醒來見梅樹上“有翠羽刺嘈相顧,月落參橫,惆悵而已。”那位美人原來就是梅花女神,那梅樹的 “翠禽”就是綠衣童子變的。“苔枝綴玉”是說連結苔枝上的朵朵梅花象美玉雕刻成的。這是狀寫梅花女神的綽約風姿。“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是說苔枝上有一對小小的翠羽鳥相互依偎著。“客里”三句,承上美人素妝迎趙師雄之意以繼之,意思是說詞人在異鄉黃昏時,看到籬笆角落里的梅花,背靠著長長的翠竹,正默默無言地度過寂寞的時光。“無言自倚修竹”,是明用杜甫 《佳人》 末句:“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意,以描寫梅花孤傲高潔的氣質。“昭君”四句,由 “無言”引出,用杜甫
《詠懷古跡》 其三詠昭君之事:“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詞人推想昭君不習慣遠居沙漠,只是暗暗懷念大江南北的故土,她的靈魂必定在月光皎潔之夜悄悄歸來,變成幽靜孤獨的梅花。此四句用杜甫詩意,是為隱事明用。
過片 “深宮舊事”,遙承 “昭君”句,用壽陽公主之事,是為明事暗用。據 《太平御覽》 所引 《雜五行書》 載:“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幾時,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競效之,今 ‘梅花妝’ 是也。”用壽陽公主的憨態,來反照梅花的幽獨。“莫似”三句,寫詞人惜花之情,他呼吁不要象東風那樣,不管儀態美好的梅花,任其開落,應早作安排,妥善保護。“安排金屋”,承上 “飛近蛾綠”,用漢武帝 “金屋藏嬌”事典。“還教”二句,寫縱然護花,可是落花還是隨波漂流而去,而梅花飄落又引出玉笛吹奏 《梅花落》 樂曲。聽到此樂曲又引起詞人對落梅的哀怨惋惜之情。此二句,以 “還教”作轉,以跌宕之筆帶出無可奈何之語。結拍猶作無聊遐想,是說要及時愛惜梅花,不然,等到花落之時,再去尋覓梅花清幽的香味,那就為時已晚,那時只能在小窗上見其疏影,而不能聞其幽香。結語更沉痛地表達了詞人的惜花深情。在這深情中,似乎隱含著與情人離別后難以相見的遺恨。
在詩、詞、文中用典使事,須切合時地,自然渾成,又須另出新意,這是用典使事的美學原則。此外,要做到善于用事,還要注意克服 “四障”,這就是劉熙載在 《藝概》中所說的:“詞中用事,貴無事障。晦也,膚也,多也,板也,此類皆障也。”
上一篇:抒情類·曲意傳神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用事類·體認著題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