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譜》的主要內容,《雞譜》導讀
《雞譜》是清代一部有關飼養斗雞的著作。作者不明,只有清乾隆丁未年(1787)的一個抄本留傳下來,存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它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唯 一的中國古代養雞學專著,直到1989年才由農業出版社出版了第一個印本。全書約1.4萬字,共51篇,歸納起來包括下述幾個方面內容:1.關于斗雞外貌的描述和鑒定;2. 斗雞良種之選配繁育;3. 種卵的孵化和雛雞飼育;4. 斗雞的飼養管理;5.斗雞的各種疾病及其防治措施; 6. 斗雞的對陣和陣后處理。
《雞譜》是對中國古代經驗的總結和發展。首先,它顯然發展了古代的 《相雞術》。書中有 《論頭》、《論冠》、《論眼》、《論鼻嘴》、《論臉》、《論項》、《論腰》、《論腿爪》、《論骨肉》、《論毛色》、《論翅》、《論尾》、《論胡》、《論性》、《論異》等15篇專門論述斗雞外部形態差異及其與體質強弱、性情勇怯的關系,提出外貌鑒定的標準。例如《雞譜》指出,眼為雞的重要器官,它對眼的要求,要“清”而不要“渾”。根據虹彩的色澤,將雞眼分為8種。即紅眼、黃眼、碧眼、白眼、金黃眼、黑豆眼和渾眼。《雞譜》認為雞的頸在體中起著棟梁作用,因此必須皮肉堅固、粗而不短。
在良種培育方面,《雞譜》強調選配的重要性。指出若以上等雄雞配次等雌雞是得不到好雛雞的。《雞譜》指出,雞的生相往往不能十全十美,因此需要通過各種選配,方能獲得良好的結果。《雞譜》還注意到了近親交配的不良后果。在具體做法上《雞譜》提出了“三配”。所謂三配,就是根據公雞或母雞的頭部、羽毛顏色和骨骼肌肉等3個方面的特點,視具體要求去選擇相應的母雞或公雞進行交配。例如在“頭嘴之配”方面《雞譜》指出: “若雌之頭、臉寬、頭方、皮厚、冠平、嘴粗微覺彎者,必定凹鼻、撬嘴、冠鑿之雄配之。”
《雞譜》聯系雞的生長發育,雞的習性,討論了雛雞、老雞不同的飼養管理特點。論述了食料、水、陽光、沙土、季節變化等與養雞的關系。例如《雞譜》認為夏天養雞最重要的是防暑降溫。《雞譜·論夏養》:“夏令火旺,旭日當空,萬物孰不避其銷爍,惟雞之畏暑更有甚焉。養者必擇幽避之處,只宜高粱、豆芽清涼食喂之。每日換水三次,置于蔭處。”這些措施對于降溫防暑,增進雞的食欲,都有積極的作用。
《雞譜》以中獸醫理論為基礎,概述了十多種雞的疾病。討論了雞病的原因、癥狀和防治措施。這在古籍中是罕見的。《雞譜·論病養》中寫道:“夫雞之病,猶人之病也,無非受其風、寒、暑、濕、燥、火六郁之氣以成病。若不細心調理,安能有生乎?必順其陰陽,審其寒熱,辨其虛實,分其表里,方能換回也。”《雞譜》中提到的雞病,有的可以與現代獸醫學相對照。“雞痘”這個病名,至今還在獸醫學中沿用。“腳疔”相當于現在的“雞趾瘤”,《雞譜》正確地指出腳疔的發生與雞長久生活在堅硬而不潔的場地分不開。應用中藥辨證施治,是《雞譜》論述各種雞病防治措施中最主要的措施。針對不同的疾病,《雞譜》列有十多個藥方。《雞譜》還提到了雞病的外科手術治療。首次介紹了 “嗉囊” 切開術。
參考文獻
- 汪子春: 《雞譜校釋》,農業出版社,1989。
上一篇:《顧亭林詩文集》的主要內容,《顧亭林詩文集》導讀
下一篇:《黃帝九鼎神丹經》的主要內容,《黃帝九鼎神丹經》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