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類·詞風雅正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魏夫人,曾子宣丞相內子,有江城子、卷珠簾諸曲,膾炙人口。其尤雅正者,則有菩薩蠻云:“溪山掩映斜陽里,樓臺影動鴛鴦起,……”深得國風卷耳之遺。(王弈清《歷代詞話》卷六)
【詞例】
菩 薩 蠻
魏夫人
溪山掩映斜陽里,樓臺影動鴛鴦起,隔岸兩三家,出墻紅杏花 綠楊堤下路,早晚溪邊去,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
【解析】詞風雅正,即詞的內容文雅、純正。
魏夫是曾布(曾鞏之弟)之妻,其丈夫長期身居高位,故可以稱她為十足的“貴夫人”。她寫的詞題材非常集中,全寫閨情別緒,但詞義文雅,麗而不淫,含蓄蘊藉。
這首《菩薩蠻》 是一首富有詩情畫意、感情純真詞風雅正的閨閣佳作。上片寫景。第一句是畫面的整體渲染,以“掩映”二字托出溪山遠影,落筆卻在“斜陽里”。斜陽余輝里,正是思歸之時,自然包含了作者的感情。然后隨著鏡頭的移動出現水中樓臺倒影,鴛鴦雙飛,接著又把鏡頭推到岸上兩三人家,最后用一特寫鏡頭停在從人家的圍墻中伸出的紅杏花上。鴛鴦鳥素來作為男女相依相愛的象征,鴛鴦雙飛,反襯人之孤獨,那出墻的紅杏花更撩人相思。作者正是通過對山水花鳥自然景物的刻劃,來表現情重意濃的內心世界的,其感情表達得文雅、純正。
如果說上片借景托情,欲說還羞,下片則通過對詞中少婦動作、行為和心理活動的描寫直接抒發了一片癡情。先點明時間、地點,她每天早晚沿著綠柳堤岸下的小路到溪邊去,也許回味著與丈夫分別時折柳相送,依依難分的情景,也許她天天到此是等待離人快快歸來。可“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以柳的生態變化周期為計時單位,訴說盼望時間之久,一個“見”字濃縮了少婦睹物傷感的抑郁以及望眼欲穿的焦灼,最后一句是點睛之筆,寫出了這位少女恩恩怨怨微妙的心理活動。整首詞表達的感情是健康雅正,無絲毫淫麗之嫌。
詞產生于花間樽前,多寫男女戀情,形成“詞為艷科”的局面。北宋后期開始有了要求“雅”的呼聲,南宋一些詞論家則競相提倡雅詞,使創制雅詞蔚成風氣。一些言情詞特別注意到“止手禮義”和“好色不淫”,說明儒家樂而不淫,溫柔敦厚的詩教已滲透到詞中,張炎在 《詞源》 中明確提出 “詞欲雅而正”,詞雖可 “簸弄風月,陶寫性情”地抒寫艷情題材,但卻必須屏去浮艷,樂而不淫。這種主張一直影響到清代。王國維在 《人間詞話》 中說:“詞之雅正,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雖作艷語,終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倡伎之別。”以上說明,詞雖主情,但人們希望看到的是表現健康純正感情的作品。實際上,不少在創作中注意凈化自己的感情,即使是寫與歌女的感情,也寫得麗而不淫。如上文王國維提到的秦觀的作品 “雖作艷語,終有品格。”他的 《八六子·倚危亭》 就可以稱得“詞風雅正”的作品。歐陽修的詞也沒有跳出傳統窠臼,但內容不淫麗,如他的《臨江仙·柳外輕雷池上雨》 寫一歌妓,但寫得文雅純正,沒有低俗之嫌。
上一篇:風格類·蒼茫感慨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抒情類·《詩》人之諷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