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類·不著力而自勝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感時傷事,不著力而自勝。(陳廷焯 《詞則·大雅集》 卷三)
【詞例】
菩 薩 蠻
高觀國
春風吹綠湖邊草。春風依舊湖邊道。玉勒錦障泥,少年游冶時。煙明花似繡,且醉旗亭酒。斜日照西,歸鴉花外啼。
【解析】這里說的是一種婉轉的抒情方式。感時傷事,本極沉痛,但詞人并不刻意地抒寫離情,而是在寫景敘事中讓濃烈的情思自然流出,含蓄蘊藉,韻味雋永,此正所謂 “不著力而自勝”者也。
高觀國的 《菩薩蠻》(春風吹綠湖邊草)就是一首 “感時傷事,不著力而自勝”的作品。這首小詞追憶了自己與往日的情人游冶的情景,抒寫了甜蜜生活逝去的感傷和與情人離別的惆悵。寫得自然流轉,淡而有味,毫無費力之感。詞人先從湖邊景色起筆,款款寫來:“春風吹綠湖邊草,春風依舊湖邊道。”詞人漫步在綠草如茵的湖邊,滿眼是怡人的春色。春風吹綠了湖邊草,也吹醒了舊日的情緣。人的美好感情,特別是戀情,有很強的生命力,有時似乎 “忘卻”了,但在不經意間,受到外界事物的觸發,又會突然復蘇。因此這兩句雖是寫景,但卻已是景中含情。關鍵是 “依舊”二字,看似平常,卻巧妙地將眼前之春光與昔日之春光連接在一起了。這就自然地喚起了詞人對往日溫馨的回憶:“玉勒錦障泥,少年游冶時。”少年時游冶的情景歷歷在目,是那么清晰、美好。但是這美好的一切畢竟已經逝去。在他從夢中醒來時,只有滿懷的感傷與惆悵。“煙明花似繡,且醉旗亭酒”,花團錦簇的艷麗景色,更撩起了那難以忘懷的情思,因此只好到酒店中以求一醉,借以排遣心中的愁思。然而酒醒時卻仍然是 “斜日照花西,歸鴉花外啼。”“花”使人聯想到嬌艷鮮麗的少女,“歸鴉”則象征著男女的歡情。這是古代社會積淀在人們意識中的特定聯想。如梁蕭綱的 《烏棲曲》: “娼家高樹烏欲棲,羅幃翠被任君低”,李白的 《楊叛兒》: “烏啼隱楊花,君醉留妾家”,都是這種聯想的典型表現。而此詞中的這種聯想卻表現得若有若無,十分含蓄,更顯得自然流轉,不露痕跡。然而對往事的感傷和離別的痛苦已盡在其中了。近人吳梅論高觀國詞云:“至浦江、賓王 (高觀國)輩,以江湖叫囂之習,非倚聲家所宜,遂瓣香周、秦,而詞境亦閑適矣。”(《詞學通論》)這首詞雖是感時傷事之作,但卻寫得毫不費力,自然閑雅,顯出醇厚的韻味,給人以很強的美的感受。
吳梅說高觀國詞 “瓣香周、秦”,這是就其整體而言的。而 “感時傷事,不著力而自勝”這一表現手法的運用則可以上溯歐、晏。如歐陽修的 《浣溪沙》: “湖上朱橋響畫輪。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凈無塵。當路游絲縈醉容,隔花啼鳥喚行人。日斜歸去奈春何! ”抒寫詞人對 “春”的留戀惆悵之情,乍看自然平淡,然細加品味卻有雋永之趣。再如晏殊的 《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此詞的意境與高觀國詞十分相似,抒寫惜春懷人之情。在語言和表現手法上也十分相近,全詞沒有香艷之詞,不見雕琢之跡,卻自然媚婉,筆姿搖曳,情韻動人。可見,在這一點上,高觀國與歐、晏是一脈相承。
上一篇:聲韻類·勻穩工整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聲韻類·音調清越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