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穆清廟,① 清靜的神廟籠罩著莊嚴氣氛,
肅雍顯相。② 高貴的助祭者恭敬又虔誠。
濟濟多土,③ 眾人排列多整齊,
秉文之德。 文王美德能繼承。
對越在天,④ 神靈感通在天上,
駿奔走在廟。⑤ 廟里人們叩拜忙。
不顯不承,⑥ 光輝美德要發(fā)揚,
無射于人斯。⑦ 誰敢有一絲怠慢在心上。
【注】①於穆:於(wu烏)是嘆美之辭。穆表示肅穆莊嚴。清廟:清靜深沈的神廟,指祭祀文王的宗廟。②肅雍:嚴肅恭敬,和睦誠懇。顯相:顯指顯赫高貴,相是助的意思,這里指助祭。③濟濟:既多又整齊。④對越:對是配的意思,對越即對于。這里有人神感格相通的意思。⑤駿:有長和大的意思,馬瑞辰《無詩傳箋通釋》釋駿為馴,即順的意思,義亦可通。⑥不顯不承:反問句,豈不能光顯乎,豈不能承繼乎。“不”亦可釋為丕,即大的意思。⑦射(yi):厭的意思,即滿足和厭倦。
《清廟》是《周頌》的首篇。這是西周初,貴族統(tǒng)治者及其臣僚,在文王廟舉行祭祀典禮時演唱的樂歌。許多年來,人們讀《詩經(jīng)》,總是重國風而輕雅頌,特別是輕頌。認為《頌》是一種貴族廟堂文學,甚至根本不算文學,充其量只能是研究古代貴族生活和思想的資料。這種看法,逐漸形成一種比較固定的觀點和心理定勢,很難改變它的角度。《儒林外史》中的馬二先生游西湖,看見皇帝萬歲牌就叩頭,看見婦女便低頭不敢仰視。其實,為什么要叩頭,他心里不很明白,婦女是個什么樣子,他也沒看清楚。
如果排除了某種功利觀點和文化心理局限,我們便可看到,《清廟》這首祭歌,表現(xiàn)了一種極為肅穆虔敬的宗教氛圍。古代人對于他們的祖先和神,充滿了一種真誠的崇拜和信仰。祖先和神在人的心目中融為一體,甚至使人的心靈,得到某種程度的升華和凈化。從遠古以來,潛在于人的心靈深處的宗教意識被喚醒了,和著莊嚴的樂歌,它也在人的心中高唱起來,從而使人的肉體和靈魂達到一種和諧的美。
這首樂歌篇幅不長,顯得端莊典雅,十分凝煉。古人說:“祭不欲數(shù),數(shù)則煩,煩則不敬。”(禮記·祭義)這是說,繁文縟節(jié)會破壞莊嚴肅穆的氣氛,影響虔敬的宗教情緒,縮小人的內(nèi)心追求的空間。祭禮本身如此,它的樂歌也同樣如此。歌詞首先贊揚清靜莊嚴的神廟,贊揚那些懷著神圣的感情來參加祭禮的人們。接著指出,參加祭禮的眾多的人們所以值得贊揚,是因為他們秉承了文王之德。他們的精神與文王同在,并且在奔走趨蹌的祭禮中,會世世代代延續(xù)下去。文王之德難道不榮耀,他的后繼者難道不會發(fā)揚這種榮耀?在永恒的神圣莊嚴的祭禮中,誰還會有一點倦怠之心呢?全詩以“無射于人斯”結(jié)尾,戛然而止,尤其顯示出一種簡煉凝重的意味。
上一篇:《淇奧》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烈祖》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