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紫鵑試玉》解說與賞析
第57回“慧紫鵑情辭試忙玉,慈姨媽愛語慰癡顰”以紫鵑試玉將寶黛愛情推到了賈府統(tǒng)治者賈母和王夫人面前,使她們不得不考慮適當?shù)慕鉀Q方法。此時,“金玉良緣”的制造者薛姨媽沉不住氣了,于是有了“愛語慰癡顰”那一番表演。此回所寫的四個主要人物:“癡顰”太“癡”,“忙玉”不“忙”,紫鵑真“慧”,姨媽非“慈”,一一如見。
紫鵑“慧”在哪里?她說了謊闖了大禍,寶玉差一點精神失常,這可以說是“慧”嗎?是的,紫鵑之“慧”就慧在她試出了寶玉并非“忙玉”,試出了寶玉對黛玉愛情的深度。
先得解釋一下“忙玉” 之“忙”。寶釵曾說寶玉“無事忙”: “蓋寶玉之為人,雖一往情深而波瀾千尺,偶遇佳麗,便要瞎張羅一起的,如游蜂浪蝶,處處沾花惹草”,“唯其為貌似泛愛不專之‘忙玉’,才有一試之必要”(俞平伯《讀〈紅樓夢〉隨筆》)。紫鵑試“忙玉”前后三番,終于試出了“忙玉”并非泛愛,而是情有獨鐘,“慧”紫鵑這才與黛玉一樣放心。
第一番試玉,紫鵑對“忙玉”故作冷淡,謂“姑娘常常吩咐我們,不叫和你說笑。你近來瞧他遠著你還恐遠不及呢。”且“說著便起身,攜了針線進別房去了”。如寶玉真是“忙玉”,則必嘻笑自若,追蹤糾纏;而寶玉的表現(xiàn)卻是:“心中忽澆了一盆冷水一般,只瞅著竹子,發(fā)了一回呆”,又“怔怔的走出來,一時魂魄失守,心無所知,隨便坐在一塊山石上出神,不覺滴下淚來”。這是作者的描寫,紫鵑還未必能全部了解,但寶玉的這種若有所失的神情她已覺初步滿意。
紫鵑第二番試玉,乃借燕窩引出黛玉將回蘇州之事試探。寶玉始則不信,后聽紫鵑駁得有理,“便如頭頂上響了個焦雷一般”。紫鵑看出他精神上已受很大沖擊,但她“看他怎樣回答,只不做聲”。她在等待,在觀察,她胸有成竹,故不必多言。晴雯找來,她又故意把話岔開,此皆紫鵑“慧”處。
這番試玉,造成了寶玉癡病大發(fā),“一頭熱汗,滿臉紫漲”,“兩個眼珠兒直直的起來,口角邊津液流出,皆不知覺”,王太醫(yī)所謂“急痛迷心”。賈寶玉是賈府的命根子,立即驚動了賈母、王夫人和薛姨媽等。賈母不愧閱歷深廣的一品夫人,她“流淚”,因為她也不知道應該怎樣處理這件棘手之事,只好暫時假作胡涂,大事化小。王夫人則一言不發(fā),可想她神色沉重,心懷憂慮與不滿。薛姨媽則隨著賈母裝糊涂,說了一篇門面話勸慰,且借以掩蓋內心之焦慮。
紫鵑這句頑話“妹妹回蘇州去”又試出了寶黛之間真摯的互愛之情。寶玉發(fā)作瘋病,癡癡顛顛,看似可笑,實系他內心熾烈情感的外部表現(xiàn);黛玉則一聽寶玉“不中用”,即“哇的一聲將腹中之藥一概嗆出,抖腸搜肺,熾胃扇肝的痛聲大嗽了幾陣,一時面紅發(fā)亂,目腫筋浮,喘的抬不起頭來”,又對紫鵑說“你竟拿繩子來勒死我是正經”,兩人誓共生死之情早已繪出。蒙古王府本和戚序本此回總評云:“寫寶玉黛玉呼吸相關,不在字里行間,全從無字句處運鬼斧神工之筆,攝魄追魂。”可謂得此文精髓。
慧紫鵑的第三番試玉,是在寶玉病愈之后,經前兩番試探,她已知寶玉并非泛愛不專的“忙玉”,但是,她還沒有取得寶玉的心里話,所以又有這第三番試玉。這次她直接提出了寶玉定親的問題,得到了寶玉“活著,咱們一處活著,不活著,咱們一處化灰化煙”的誓言。紫鵑聽了,“心下暗暗籌畫”。“籌畫”什么?籌畫如何促進寶黛的婚事。因此當晚她即向黛玉進言: “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趁早兒老太太還明白硬朗的時節(jié),作定了大事要緊”。“慧”紫鵑之“慧”,至此已十分顯然。
然紫鵑試玉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在“金玉良緣”的始作俑者薛家母女那里的反應豈可不寫。這天她們湊巧一齊來看黛玉,薛姨媽就借月下老人系紅絲的故事婉言警告:“憑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處的,以為是定了的親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紅絲拴的,再不能到一處。”寶釵又借薛蟠定親已相中對象之言戲弄黛玉。薛姨媽則故作慈愛,說什么“我想著,你寶兄弟老太太那樣疼他,他又生的那樣,若要外頭說去,斷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與他,豈不四角俱全?”她難道真的有過將黛玉定給寶玉的想法嗎?她不是一到賈府就向王夫人等宣揚過“金鎖是個和尚給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結為婚姻”等語嗎?于是作者就讓慧紫鵑來將她一軍:“姨太太既有這主意,為什么不和老太太說去?”看這位“慈姨媽”,她“哈哈笑道:你這孩子急什么,想必催著你姑娘出了閣,你也要早些尋一個小女婿去了”,用最易堵住紫鵑嘴的話輕輕招架,紫鵑雖慧,也只得紅著臉敗下陣來。曹雪芹猶恐讀者迷惑,再讓瀟湘館的婆子們出來將“慈姨媽”的軍:“姨太太雖是頑話,卻倒也不差呢,到閑了時和老太太一商議,姨太太竟做媒保成這門親事是千妥萬妥的。”老奸巨猾的薛姨媽不正面回答,反虛晃一槍:“我一出這主意,老太太必喜歡的。”不著邊際,而又令“癡顰”充滿希望,最后則永無下文: 她并沒有向老太太去說,倒是把自己的女兒薛寶釵嫁給了賈寶玉,嫁給了她們母女倆都清楚摯愛著林黛玉的賈寶玉。姨媽如此之“慈”,旁觀者洞若觀火,只有“癡顰”一人,尚在癡心欲認姨媽為娘。早年失去慈母的孤女易為他人的關心所動,癡顰之癡,固其可憐可愛之處。
上一篇:《醉醒石·等不得重新羞墓窮不了連掇巍科》解說與賞析
下一篇:《紅樓夢·絳珠歸天》解說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