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平頂山》解說與賞析
《西游記》第32回至35回,主要敘寫孫悟空以騰挪變化與平頂山妖魔巧妙周旋,屢破“紅葫蘆”諸法寶,從而化險為夷、制伏兇魔的故事。
孫悟空平頂山的降妖斗爭,由于所面臨的對手是“隨身有五件寶貝,神通極其廣大”的“毒魔狠怪”,因此,只有像值日功曹所告誡的那樣,“騰那乖巧,運動神機”,才能戰勝如此強敵。孫悟空確將功曹戒言切記在心,與金銀二魔展開了反復的智斗,方才奪取最后勝利。 因而,本篇留給讀者最為深刻的印象,就是孫悟空在降妖斗爭中所顯示的那種動人的智慧。
首先,孫悟空的智斗是一種“巧智”。由于妖魔“紅葫蘆”和“玉凈瓶”二寶十分厲害,只要“把這寶貝的底兒朝天,口兒朝地,叫他一聲,他若應了,就裝在里面;貼上一張‘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奉敕’的帖子,他就一時三刻化為膿了”,因此,孫悟空自然把獲取二寶當作戰勝妖魔的關鍵所在。于是他設計巧取,“騰那騙寶貝”。只見他變出裝天假葫蘆誑騙小妖,哄得小妖果然上當就范,乖乖地“葫蘆換葫蘆,余外貼凈瓶”。虧孫悟空想得出來,也不由得小妖不上當。難怪評點家嘆為觀止地批道:“說到裝天處,令人絕倒!”孫悟空的“巧智”可謂絕頂高明。
其二,孫悟空的智斗也是一種“急智”。他不慎被銀角魔吸入寶葫蘆,情況萬分危急,——雖則他五百年前曾在八卦爐中煉出個“金子心肝,銀子肺腑,銅頭鐵背”,但“只消一時三刻,就化為膿了”的法寶,到底不是鬧著玩的。但急難之中根本不允許孫悟空從容應對,要擺脫困境,就非靠“急智”不可。孫悟空果然急中生智,頓時從其智慧寶庫中閃出絕處逢生的靈感之光。只聽他左一聲叫道:“天呀! 孤拐都化了!”右一聲喊道:“娘啊,連腰截骨都化了!”哄得妖魔信以為真,揭開察看;而他卻一面拔毫變出半截假身迷惑敵人,一面又將真身變作蟭蟟蟲趁隙飛出,安然無恙。正是憑著這隨機應變的急智,孫悟空奇跡般地將“山窮水盡”化為“柳暗花明”。
其三,孫悟空的智斗又是一種“機智”。孫悟空從妖魔手中騙得寶葫蘆,目的當然是要將其裝入殲滅。但是“請君入甕”又談何容易,于是,孫悟空便施展“機智”,靈活機動地與敵周旋,一步一步地誘敵上鉤。第一步是“引”。他先敏捷地抓住銀角魔一句問話答而反問道:“你叫我,我就應了;我若叫你,你可應么?”從而引起妖魔的好奇:“你叫我,卻有何物?”然后接口道出:“我也有個葫蘆兒。”并滿足對方要求,取出亮相。這樣,孫悟空就自然而然地把身上的葫蘆引了出來,為后面的比試賭斗創造了條件。第二步是“化”。不料妖魔卻追問他不知曉的葫蘆來歷,孫悟空猝不及防,處于被動地位;但他立即機靈地反問對方,轉守為攻,然后依照妖魔的“招供”如法炮制,并聰明地以“雌雄”成對自圓其說,從而化解對方攻勢,取得斗爭主動權。第三步是“逼”。于是乎,雙方一決“雌雄”的比試賭斗也就勢在必行了。孫悟空進而因勢利導,故意高姿態讓銀角魔用假葫蘆先裝,使不明真相的妖魔產生穩操勝券的錯覺而樂意接受;待到先裝后“寶貝”失靈,妖魔已被逼到無奈踐約的處境,不得不乖乖地自投羅網。“引”、“化”、“逼”一氣呵成的“請君入甕”三部曲,正是孫悟空“機智”的勝利。
以“巧智”、“急智”、“機智”為基本特點的智斗,乃是孫悟空戰勝平頂山狠魔強敵的精神“法寶”和奧秘所在。人們常說猴子精靈,《西游記》把猴王的精靈發揮到了極致。
上一篇:《聊齋志異·席方平》解說與賞析
下一篇:《水滸傳·張順》解說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