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
清代文言中篇傳奇小說。原六卷,今存前四卷。題“蘇州沈三白著”。作者沈復(1763—1822 以后),字三白,號梅逸,江蘇蘇州人。成書于清嘉慶十三年(1808)。
現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緒三年(1877)上海申報館活字版排印《獨悟庵叢鈔》本;《雁來紅叢報》本;民國上海小說進步社排印本,藏上海辭書出版社;1923年北京樸社排印本。198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小說史料叢書”排印本,1980年江西人民出版社排印本,1982年上海書店《美化文學名著叢刊》影印1936年國學整理社本,1986年浙江古籍出版社《說庫》影印本,1991年岳麓書社排印本。
卷一 閨房記樂
沈復十三歲,隨母歸寧,與舅家表姐陳蕓訂親。陳蕓與沈復同年而長十月,穎慧賢淑,嫻女紅。這年冬,沈復夜送客城外,返歸蕓家,蕓暗牽復袖,引之入室,留粥相待,招至堂兄譏笑。蕓大窘避去,上下嘩笑。沈復年十八,與蕓成婚。夫妻之間,談詩論文,品月評花,思想情趣多同。七夕之夜,蕓設香燭瓜果,與沈復同拜天地于小軒中。沈復鐫“愿生生世世為夫婦”圖章二方;復執朱文,蕓執白文,以為往來書信之用。中秋佳節,月上林梢,夫婦相偕,夜游滄浪亭。蕓每日飯必用茶泡,喜食鹵乳腐、蝦鹵瓜。復生平最惡此二物,以言戲之。蕓窘而強解曰:“入咽當知其美,此猶無鹽貌丑而德美也。”以箸強塞復口。復掩鼻咀嚼之,似覺脆美,開鼻再嚼,竟成異味,從此亦喜食。陳蕓曾著男裝,隨沈復游水仙廟。遍游廟中,無識出為女子者。后至一處,蕓側身向前,不覺按一少婦肩。婢媼怒斥蕓。蕓見勢惡,即脫帽翹足示之曰:“我亦女子耳。”相與愕然,轉怒為歡。沈復往吳江,陳蕓托言歸寧,伴隨同游太湖。浙妓溫冷香寓于吳,有女憨園,頗知文墨。陳蕓贊其美而韻,結為姊妹,欲納為沈復之妾,憨園亦心許。后憨園為有力者奪去、不果。蕓以此為憾。
卷二 閑情記趣
沈復幼時,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理,時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擬作群鶴舞空;留蚊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又喜蹲身細視,以叢草為
民國排印本《浮生六記》
正文書影
民國排印本《浮生六記》
正文書影
林,蟲蟻為獸,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及長,愛花成癖,尤擅長于盆景、瓶插、疊石及居室裝飾。陳蕓每每就此發論,必中款曲。又獻畫中草蟲之法,沈復依法行之,見者無不稱絕。沈復素愛客,客來必飲。陳蕓善烹庖,瓜蔬魚蝦一經蕓手,便有意外之味。家貧乏資,蕓則拔釵沽酒,不動聲色。夏月荷花初綻,晚含而曉放。蕓用小紗囊撮茶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卷三 坎坷記愁
沈復侍父于海寧官舍,蕓為婆母代寫家書。后家庭偶有閑言,沈母疑蕓述事不當,不令代筆,沈父見信非蕓手筆,疑其不屑代筆,蕓失歡于翁,竟不自白。后沈父欲于家鄉覓一侍妾,沈復密札致蕓,代為物色。沈父又以陳蕓結盟娼妓,不守閨訓,沈復為人借債作保,濫伍小人,嚴加斥逐。蕓生有一女名青君,時年十四,一子名逢森,年十二。此時無奈,只得將青君送人為童媳,逢森入店學徒,夫妻二人借居錫山陳蕓盟姊家中。后沈復往邗江鹽署代司筆墨,身心稍定。一年后,鹽署裁員,復又失業。蕓身居異鄉,抑郁寡歡,血疾大發,溘然長逝,年四十一歲。沈復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寸心欲碎,此恨綿綿,盡室中所有,變賣一空,親為成殮。后沈父病故,沈復回家奔喪。其弟啟堂恐復來爭家產,招人向復索債。沈復悲憤交加,欲出家云游,終為友人勸阻。其子逢森,不久夭亡。
卷四 浪游記快
沈復浪游各地,當時為除煩解憂之一法,事后追憶為生平之一樂。復年方十五,曾隨父館于山陰,暇日出游吼山,此為“幼時快游之始。”次年,隨業師返杭州,得覽西湖名勝。辛丑秋八月,沈父病重歸鄉,命復拜師習幕。時年十九,此為“拋書浪游之始”。此后三十年,沈復習幕經商,浪跡各地,所至必游。卷中歷記游蘇州寒山、揚州平山堂、績溪、嶺南、蘇州西山、虎丘、常熟虞山、崇明之情景;敘述逆江上行,歷皖城、過武昌、下荊州、經函谷、出潼關、游濟南、館萊陽、入都城之蹤跡;抒寫與同窗、師長、朋友、妻子共游之樂趣。篇中也記經商嶺南狎妓事。
卷五《中山記歷》與卷六《養生記道》久佚,二記內容,俞平伯先生曾據陽湖管貽萼(樹荃)詩《分題沈三白處士〈浮生六記〉》七絕六首,推測“《中山記歷》當是記漫游琉球之事,《養生記道》恐亦多道家修持妄說”。現今的文字是掇拾佛道兩家的養生學說和某些文人談論養生的詩文拼湊而成。
上一篇:《濟顛大師醉菩提全傳》介紹|賞析
下一篇:《海上塵天影》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