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顛大師醉菩提全傳
清寶仁堂刊本《濟顛大師醉菩提全傳》扉頁書影
清寶仁堂刊本《濟顛大師醉菩提全傳》正文書影
清代白話長篇神魔小說。又名《濟顛大師玩世奇跡》、《濟公全傳》、《濟公傳》、《醉菩提全傳》、《醉菩提》、《皆大歡喜》、《度世金繩》。二十回。題“天花藏主人編次”,亦題“西湖墨浪子偶拈”。成書于清康熙年間。
現存主要版本有清本衙藏板本和清乾隆金閶書業堂刊本,藏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日本大阪附立圖書館;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金閶古講堂刊本,藏天津圖書館;清寶仁堂刊本,藏國家圖書館、大連圖書館;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文聚堂刊本,藏國家圖書館;清同文堂刊本,藏國家圖書館;清同治十年(1871)務本堂刊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清光緒四年(1878)京都聚珍堂木活字排印本,藏天津圖書館;清光緒六年(1880)北京二酉堂刊本,藏國家圖書館;清光緒二十年(1894)石印本;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金陵余善堂刊本,藏南京圖書館。1985年臺灣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影印味根齋藏板本,1986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古代中篇小說》排印金閶書業堂刊本,中華書局“古本小說叢刊”影印金閶書業堂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寶仁堂刊本,1997年春風文藝出版社“中國古代珍稀本小說續”排印寶仁堂刊本。
南宋高宗時,天臺府天臺縣春坊贊善李茂春之妻王氏,分娩得一子,乃紫金羅漢轉世,求國清寺高僧性空為之取名修元。性空圓寂坐化之時囑贊善曰:“汝子乃佛家根器,非宰官骨相,但可為僧,不宜出仕。”修元十二歲時,曾與表兄王全偶往祗園寺游玩,時正值一位貴官欲剃度,一僧代之梵修,并題詞一首,令寺中眾游玩兒童續二句概括其意,眾童皆木然,唯修元能續之。
祗園寺主持道清一日去李府求度。曾與修元談禪,卻被修元難住,愀然而歸。后與觀音寺長老道凈言之,道凈亦莫能解。修元十八歲時,其父母先后去世,生活無依無靠,乃拜辭母舅、表兄等,離天臺往杭州錢塘尋訪遠瞎堂長老,請求為其剃度。后于杭州靈隱出家,取法名道濟。
道濟不適于寺僧之習,每到坐禪時則常困倦入睡,經常從禪床上跌下,屢遭監寺僧責打,修元甚是苦惱;加之寺內不得喝酒食肉,難以煎熬,曾欲還俗。后被長老一棒一喝,點醒其前因。修元遂撞翻長老,又撞倒坐禪眾和尚,癡癡顛顛以嬉語盡吐禪機。監寺以下眾和尚莫能識,皆欲懲治修元,唯長老為言:“禪門廣大,豈不容一顛?”從此,眾僧皆稱道濟為“濟顛”。
濟顛越來越瘋顛,吃肉喝酒,口唱山歌,無戒不破,然其瘋言瘋語皆合禪機,無不靈驗,于是濟顛名震遐邇,轟動四方,十六廳朝官皆與其往來。長老涅槃,衣缽傳與濟顛。眾僧爭奪長老所遺財物金銀,濟顛依舊“瘋顛”終日,一無所取,后竟離靈隱寺云游回臺州。當濟顛云游一年后返回靈隱寺時,已有新主持矣。于是,濟顛經常優游西湖景區,出入于官宦之家,終日飲酒作樂。曾酒醉后被沈五官引入妓院,然與妓宿而不亂。又陳太尉送綾子、官絹以作僧服,濟顛以濟乞兒。靈隱主持得知其縱酒、狎妓,欲懲戒之,后知其瘋顛而作罷。此后,濟顛更加瘋顛。主持無奈濟顛,監寺欲逐之,遂派其作鹽菜化主。濟顛氣憤不堪,乃投凈慈寺德輝長老,長老令其任書記僧,寺內榜文疏頭皆由濟顛掌管。濟顛甚感之,自報三日內募化三千貫修復壽山福海藏殿。
濟顛至陳太尉處募化,太尉未允,濟顛將化緣簿丟擲下回凈慈寺。是日正值太后夜夢羅漢化緣,太后夢中親應捐贈三千貫。次日太后召太尉,太尉告之濟顛化緣事,太后以脂粉錢三千貫捐之,并親臨凈慈寺見濟顛,果夢中所見之人。然濟顛仍故作瘋狀見之。
后濟顛為凈慈寺化得新筍五擔,以解眾僧嘗新之饞。后又因觸怒靈隱寺主持,主持與趙太守設謀,欲以砍伐凈慈寺松樹為因由,以逐濟顛,不料太守見之,驅逐之意皆除,反生欽敬;馉突王公仙逝,轉世投胎于女兒家;凈慈寺將遇災難,德輝長老將圓寂于火海之中。以上諸事,濟顛皆預先知之。兩監寺因寺院失火入獄,濟顛拜托毛太尉救出之;又前往蒲州報本寺請松長老至凈慈寺任長老之席,寺中諸事,濟顛皆盡力為之。凈慈寺火燒后,急于修復,濟顛遂親作募化榜文,上達天聽,上捐錢三萬貫。為取四川深山巨木,濟顛顯神通,將大量木材由水運入寺內殿前醒心井中,再由井口神奇地抽出,僅花二年時日,凈慈寺修復得更加雄偉、壯觀。凈慈寺的名聲威震四方,香火亦越來越旺。
后為舊佛裝金,兩回廊影壁飾畫,濟顛更是大顯其神通。濟顛的道行越來越深,聲望亦越來越大,竟不避嫌疑,裸體以己之三昧真火為張公之女療疾,并即刻見效。又王宣教、陶秀玉二人情投意合,相愛甚篤,而父母強逼其另娶別嫁,乃致雙雙投湖殉情,火化時舉火,而兩尸皆不著火,濟顛為其演說因果,排解冤屈,然后方能合而火化……
濟顛所行之事,件件靈驗,事事奇妙,人皆敬佩,咸稱活佛。濟顛圓寂之日,相識朋友和朝廷官宦等,皆親自前往凈慈寺為其“送行”。濟顛死后,時常顯靈。
上一篇:《水石緣》介紹|賞析
下一篇:《浮生六記》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