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研究·六朝樂府與民歌
樂府詩研究專著。今人王運熙著。現存六朝時代的民間歌辭,大部分保存在樂府清商曲辭的吳聲歌曲和西曲歌辭中。本書以吳聲、西曲為主要探索對象,故名《六朝樂府與民歌》。全書共六篇,前三篇分別論述吳聲、西曲的產生時代、產生地域及其體制的淵源。作者在對吳聲、西曲諸曲調進行詳細考證的基礎上,指出吳聲、西曲大致可分兩大類,一類最初是民謠,其后被上層階級發展成為樂曲;另一類是上層階級的創作。吳聲歌曲其產生時代自東晉初年到劉宋初年,西曲時代較吳聲為晚,產生于宋、齊、梁三代,而以宋、齊二代為多。吳聲歌曲產生于以當時京城建業(今南京)為中心的地區,西曲產生于長江流域中部和漢水流域,而以江陵為中心地區。對吳聲、西曲形式體制的淵源,作者主要從歌詞和音樂兩方面探討,指出吳聲、西曲以五言四句為主要形式,是由于當時是五言詩最昌盛的時期之故,而它的章法恒為四句,則與漢魏相和歌辭也有部分承遞關系。此書的中間兩篇,雜考吳聲、西曲各曲調之作者、本事等問題,并通過樂曲中和送聲作用之闡明,解釋現存歌辭內容與原始本事不相符合之疑問。第六篇專論吳聲、西曲中之諧音雙關語,分析其結構特點,并介紹了六朝社會普遍使用諧音雙關語的社會風氣。末尾附錄有《神弦歌考》一篇,專論清商曲中的神弦歌,結合歌辭內容及有關史籍,提出《神弦歌》十一題,是一整套的娛神樂曲。吳聲、西曲歌辭,一向為前人目為淫哇之詞。治樂府者,往往注意漢魏作品,對此頗為忽略。“五四”以后,雖然開始受到重視,但尚未遑稽考史乘,未能認識到其與上層階級生活的密切關系。此書依據所搜集到的翔實的材料,論證吳聲、西曲,雖多民歌,但制為樂曲,實出貴族文人之手,并由其產生時代和地域,說明歌辭內容之特點。論諧音雙關語,亦能聯系當時社會風尚加以說明。是一部研究南朝樂府民歌材料最翔實的著作。此書五十年代由古典文學出版社出版,后由中華書局重印。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全唐詩話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冷齋夜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