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錄》的主要內容,《桔錄》導讀
《桔錄》又名《永嘉桔錄》或《桔譜》,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柑桔專書。南宋韓彥直著。淳熙四年(1177)彥直知溫州,因為有人對他說:“桔之美不減荔子,荔子今有譜,得與牡丹、芍藥花譜并行,而獨未有譜桔者,子愛桔甚,桔若有待于子,不可以辭”(本書《自序》)。于是便在從政之余,進行調查研究,并于次年(1178)寫成此書。本書流行頗廣,現存版本約有八、九種之多,其中以左氏《百川學海》影咸淳本為最早。1923年,曾由江光先和英國的哈格提 (W·T·Hagerty) 翻譯成英文,在荷蘭發表。
韓彥直(1131—?)字子溫,陜西省延安府膚施縣人,紹興十八年(1148)進士。是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的長子。歷任光祿寺丞、工部侍郎、司農少卿、工部尚書、知臨安府、知溫州府、龍圖閣學士、提舉萬壽觀,轉光祿大夫致仕。爵至蘄春郡公。他曾不避艱險,出使金朝,雖曾數次險遭禍害,仍守節不屈,不辱使命。并曾出力幫助遭受秦檜迫害的岳飛家族,使他們的生活得到安頓。著有 《水心鏡》167卷 (已佚)。
《桔錄》全書3卷,5000余字,前2卷分述柑桔類果樹各品種的形、性、味;末一卷專講栽培方法,分述種治、始栽、培植、去病、澆灌、采摘、收藏、制治、入藥等九方面的技術經驗。
《桔錄》首次將柑桔類果樹分為 “柑”、“桔” 和“橙子之屬類桔者”三個大類,然后又將 “柑自別為八種; 桔又自別為十四種,橙子之屬類桔者又自別為五種,合二十有七種”(本書 《自序》)。分別描述了它們的樹冠形狀、枝葉狀態、果實大小和形狀、果皮的色澤和光滑程度、剝離果皮的難易、瓤囊的數目、種子的多少、成熟的遲早等等,并指出了品種的區域性。雖然其中有一些(如自然桔)不是真正的品種名稱,但總的說來,對各品種性狀的描述是相當科學和詳盡的。稱之為“描述柑桔屬各品種的一部最古老的科學論著” (W·T·斯文格《桔錄》英文版法文序,1923) 也很恰當。
《桔錄》還最早記載了柑桔類果樹的嫁接繁殖法。總結了柑桔砧木(朱欒)的培養、接穗的選擇、嫁接的時間、方法,以及嫁接后的管理等方面的寶貴經驗。
關于柑桔園的排灌和施肥,《桔錄》指出:“方種時,高者(其?)畦壟,溝以泄水”,“園丁溝以泄水,俾無浸其根”,總結了低地種柑桔必須抬高畦壟,開溝排水的經驗,至今廣東、浙江等省在稻田種植柑桔時都要筑墩種植,以利排水。又指出“冬月以河泥壅其根,夏時更溉以糞壤,其葉沃而實繁”。總結了冬夏兩季都要施肥的經驗。
關于柑桔的病蟲害防治,《桔錄》指出:“樹干長苔蘚,會吸取樹干的養料,造成“樹干老而枯”的惡果,必須“用鐵器時刮之”。此外,它還介紹了用鐵線鉤殺天牛幼蟲的方法。
關于柑桔的采收和貯藏,《桔錄》強調采摘時要“輕置筐筥中,護之必甚謹,懼其香霧之裂則易壞,霧之所漸者亦然”。要求小心輕放,保證果皮完好,不受損傷。書中還介紹了一種特殊的貯藏方法,即“掘地作坎,攀枝條之垂者,覆之以上,至明年盛夏時開取之,色味猶新”。同時又指出這種方法傷動枝干,影響次年結果。
《桔錄》不僅飲譽國內,而且在國際上也有較大影響。不少柑桔名著,如美國斯文格的 《柑桔植物學》(在《柑桔工業》內)、休姆的《柑桔栽培》和日本田中長三郎的《柑桔研究》等都曾予介紹和引用。法國彼利律 (P. Pelliot) 在本書英文版 “引言” 中認為 《桔錄》是繼戴凱之《竹譜》和陸羽《茶經》之后,較為突出的植物學專著。蘇聯漢學家佛魯克也稱贊《桔錄》“是一部最早的柑桔學術著作……是同類書中最有實用價值的一種” (《中國宋版書史》俄文本)。
上一篇:《格致余論》的主要內容,《格致余論》導讀
下一篇:《匯刻書目》的主要內容,《匯刻書目》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