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妒緣
清代白話中篇諷喻小說。又名《鴛鴦會》。八回。不題撰人。成書于清雍正年間。
現存主要版本有清延南堂刊本,路工藏;清坊刊本,藏日本內閣文庫;清日省軒藏板本,藏國家圖書館;清道光畹蘭居刊本,原阿英藏。1985年臺灣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說叢刊”、中華書局“古本小說叢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延南堂刊本,1994年春風文藝出版社“中國古代珍稀本小說”、1995年巴蜀書社“明代小說輯刊”排印延南堂刊本。
浙江紹興府兩個大鄉宦,一個叫朱名忠,做過禮部尚書,只有一子名朱綸;一個叫秦孝官,官拜兵部尚書,生有一子一女,長子名秦仲,已娶尤丞相之女為妻,女兒名淑貞。朱綸與秦淑貞在雙方父母在世時已自幼定親。
古來婦人百病可醫,惟妒難治。秦氏妒心極強,幼時就吃醋拈酸,所用婢女皆為年老色衰、丑陋無比之人。其嫂尤氏則相反,專揀美貌的婢女在房服侍,又勸丈夫納妾。為此,秦氏時時苦勸嫂嫂,當心壞了人倫。嫂嫂不以為然,仍我行我素。姑嫂兩個話不投機也不再說什么,只秦氏見了這些婢妾猶如仇敵。
不知不覺,過了兩年,秦氏年十六,朱綸年十七。朱綸前來迎娶,秦氏除帶了豐盛的嫁妝之外,只帶了一老一小兩個極丑的婢女。朱綸感到很疑惑,秦府美婢如云,怎么就帶了這么兩個怪物?婚后,秦氏管束朱綸甚嚴,朱綸見妻子美貌,又是新婚,當恩愛之際,一般也是言聽計從。秦氏則愈加驕橫,稍有不如意便要尋釁,日夜不休。朱綸起初愛她,每事順從,后來因愛成畏,秦氏又日兇一日,使得丈夫俯首貼耳。秦氏與朱綸成親數年,總不懷孕。一日,偶有一個老親戚來看朱綸,勸其納妾續后。秦氏聞之,大鬧起來,足足鬧了三日三夜,認為男子聚在一處絕無好話。后來不但不許丈夫見女人之面,連男子也不許他見,將其拘禁房內,一步不容離開,甚至連鄉試都不肯放他去考。后在眾人規勸下,總算答應,但仍是層層設防。后朱綸鄉試及第,秦氏又禁止其赴京會試,以免其尋花問柳。然此時朝廷頒一道嚴旨,令各省舉子上京復試,秦氏無奈,將玉鴛鴦一只令朱綸攜帶,以示警示,時時收心,又自留一只,以為他日之證。
清延南堂刊本《療妒緣》
目錄書影
清延南堂刊本《療妒緣》
正文書影
朱綸亦唯唯受命,拜別妻子急急上路。朱綸赴京行至山東遇盜,丟棄行李、老仆,落荒而逃。強人緊追不舍,為許雄夫婦相救。許雄有一女,名巧珠,愛如珍寶,欲招婿。許雄見朱綸小小年紀,相貌又好,正中鄉榜,將來必可大貴,于是強令朱綸收其女許巧珠為次室,朱綸無奈應允。巧珠乃一絕色女子,朱綸方自心喜。臨行,朱綸留玉鴛鴦予巧珠為信物,許雄夫婦送朱綸上京。前日追趕朱綸的強盜,復至許雄家,劫巧珠上山。此時,秦氏于家,心神不安,疑慮重重,隨后追趕朱綸,行至山東路上,亦被先前那伙強盜掠上山寨,欲做壓寨夫人,恰巧與巧珠同關一室。兩人相談,互吐真情,巧珠對秦氏百般安慰,恭敬有加,秦氏暗中則妒火中燒。
強人欲同巧珠拜堂成親,巧珠設計,以藥酒灌醉強盜并殺之,攜秦氏逃下山寨,身后強人緊追不舍,路遇尋女無著的許雄夫婦,兩人得救。秦氏在亡命途中受驚嚇,重病在身。巧珠日夜服侍,百般盡心,秦氏感激不盡。秦氏思前想后,越思越悔,越悔越苦,不覺心痛神迷,昏厥過去。服藥下去,仍不見效,反覺日重一日,巧珠日夜祈禱,后有所感,即割股肉煎湯送于秦氏。多虧巧珠祈禱心誠,且割股醫治,病體漸好。秦氏得知此情,甚悔嚴管朱綸、嫉妒巧珠,遂拜許雄夫婦為父母,并與巧珠結為姐妹。又過了十余日,秦氏身體康復。秦氏為答謝許雄一家,攜三人共返浙江,并買了一班絕色女樂,以備日后與朱綸娛樂。
秦氏回到家中,不覺淚如雨下,想自己幸免于難,多虧許雄一家,心中更加感恩不盡,命家仆好生伺候。對于秦氏的變化,眾家仆百思不解,個個懷疑,人人議論。不覺夏至秋來,巧珠產下一子,秦氏大喜。
朱綸在京,高中狀元,京中報喜,秦氏聞訊,舉家赴京。既至京城,秦氏忽生一計,與巧珠串通,心欲捉弄朱綸。秦氏初會朱綸,即正言厲色,審問一番,并催討玉鴛鴦。朱綸見狀,驚恐萬分,坐立不安,不知如何應答為好。后朱綸知夫人已曉得山東之事,只得將遇盜之事娓娓道來。秦氏聽罷,即言為其娶妾。朱綸更感疑惑,夫人向來妒忌一、二分姿色的人,怎能變得如此賢慧,想來是計,于是拿定主意,斷然不要。秦氏做戲愈演愈烈,又遣美女、樂人上堂吹吹打打,更令朱綸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殊不知秦氏與巧珠曉得丈夫在外觀看,有意捉弄他。秦氏和巧珠又有意大聲交談,言及朱綸的負心薄幸,朱綸欲進房說個明白,然房門緊閉。巧珠則趁機數落一通。朱綸為表心跡,無奈跪立房門。時許雄夫婦到來,方開出房門,朱綸疑慮頓消。三人同睡一夜。
次日一齊起來,彼此相對大笑。梳洗畢,朱綸取出皇封鳳冠霞帔,請夫人穿戴謝恩。秦氏與巧珠互相推讓。皇帝聞之大悅,即命許雄為山東游擊將軍,又誥封何氏及秦、許二夫人,分賜鳳冠霞帔。后朱綸官運亨通,官拜尚書,秦氏也生一子,巧珠又生一女,子女滿堂,夫妻三人壽至八十余歲,同偕至終。
上一篇:《畫圖緣小傳》介紹|賞析
下一篇:《白圭志》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