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帝歷代顯圣志傳
明崇禎刊本《關帝歷代顯圣志傳》正文書影
明崇禎刊本《關帝歷代顯圣志傳》正文書影
明代白話短篇(擬話本)神怪小說集。一名《關帝英烈神武志傳》、《關帝英烈神武傳》、《關帝神武志傳》。四卷三十三則。題“穆氏編輯”,作者情況不詳。成書于明崇禎三年(1630)后。
現僅存明崇禎刊本,藏國家圖書館。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明崇禎刊本。
第一則 吳魏人葬祀壽亭侯
關圣名羽字云長,乃桃園三結義中皇叔劉備的二弟。蜀、吳交兵,關云長大意失荊州,中陸遜之計,兵敗麥城,為東吳擒獲。吳王派人勸降,被關公正言拒之,乃遇害。吳人將關羽首級送到雒陽曹操處,魏人配以金身,葬以王侯禮。身在東吳,吳人配以玉刻之首而葬。關圣雖身首異處而廟食兩國。后人在荊州玉泉山建塔紀念。吳王孫權以諸侯禮葬關公于漳鄉,至南北朝陳國光大年間建廟,唐朝德宗貞元十八年,荊南節度使工部尚書裴均擴建廟宇,北宋大中祥符六年重修。宋徽宗大觀二年加封武安王,改廟名為武安王廟,欽賜廟額“顯烈”,乃稱帝號。廟東有昭貺廟,祭祀其子關平,世稱三郎廟。自漢以來,每歲清明,鄉人相率上冢祭掃。關羽遇害,蜀中劉備招魂葬于四川成都城南萬里橋。關帝祠遍于天下,流芳萬世,其墓則在上述三處。
第二則 當陽靈建玉泉剎
隋朝開皇年間,有一個肉身菩薩名喚天臺智者,云游天下,遍歷四方,要覓一個清凈去處建造梵剎,超度眾生,只是緣分未至,難得凈土。開皇十二年,天臺智者來到當陽縣,上了金龍池,見山幽水清,可作奉佛福地,即于當地巖石上跏趺而坐。驚動了玉泉山上關圣帝君,欲助智者了卻建寺心愿,乃與子關平步月而來謁見天臺智者。玉泉山中有一萬丈深潭,龍神知關圣欲助圣僧建剎,一心擁護,那萬丈深潭立時化為平地。山神聞知,百靈擁護,寺廟棟宇立成。七日后,智者出視,則見殿屋巍峨煥麗,巧奪人目,是為玉泉寺。寺成,關圣愿受五戒,智者即為之受五戒。關圣乃為此寺伽藍之神,擁護佛法,靈應四方。
第三則 解州大破蚩尤神
宋朝年間,解州有鹽池,每歲必解鹽進京。古代黃帝戮蚩尤于此。蚩尤身首異處,其血飛入池中,化為鹵,成解州之鹽池。崇寧中,正當六、七月間產鹽時節,蚩尤神怒官民不獻供品,在池中漲起水來,又驅池中水族興波作浪,白浪滔天,損壞鹽板,使無鹽貢京。天子召虛靜真人問策。真人念咒召神請關圣破蚩尤。解州人只見風云大起,關公身坐赤兔馬,手執青龍偃月刀來戰蚩尤,一陣大戰,殺敗蚩尤,霎時間,風平浪靜,池水若鏡,鹽板如舊。是年,鹽課復登,天子大喜,請真人召見關將軍,封為崇寧真君。
第四則 元城縣書上李侍郎
大宋宣和年間,元城縣有一村民,耕樵為業,平日供奉關帝甚虔。一日,夢關帝告之,令他次日在路上迎接一個頭戴鐵冠的道士,向他索取關帝送與李縣尉的書信,再送往縣衙。次日,村民果然在路上見到了頭戴鐵冠的道士,原來是關王廟的香火道人。道士根本不知道關帝書信之事,不料往袖中一摸,真摸出書信一封,大驚,雙手遞給村民。元城縣尉李若水,為官清正,剛直梗介,村民送信到堂上,李公怪其荒誕不信,及看書上所寫盡皆預言靖康禍變之事,即上香叩拜后焚去書信。李公后來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之變皆如關圣書信所言,遂死節。
第五則 邢州逆婦殿下化狗
宋宣和年間,邢州府有一書生姓李,事母至孝。李生誤聽媒人之言,娶同城金朝奉之女為妻。不料金女進門之后,嫌李母年老眼瞎,不愿侍奉,每逢李生外出,就不尊敬老人。李母恐兒子夫妻失和,一切隱忍不發。一日,金女以地上狗屎和在面餅內,讓瞎眼的婆婆去吃。李母藏餅不食,待兒子歸家,才告之一切。李生大怒,持杖欲打金女。金女逃到關王廟中躲避。關王令鬼使剝去金女衣衫,立時撲地化作一只母狗,不進飲食,數日而斃。
第六則 延慶寺顯圣誅淫僧
元朝至正年間,邢州守將方谷珍有一女,秀美聰明,十八歲出痘,五內作熱,四大不安,又被鬼祟,頭疼不止。方谷珍夫婦去各廟燒香許愿,又備香花紙燭去延慶寺關王廟燒香求簽,簽示先兇后吉。關王遣神去方府驅鬼,方女病愈后到關王廟還愿行香。寺里和尚貪色,見方小姐貌美,作回回偈調戲她。方小姐隱忍不發。忽見關圣神像開口說話,令她歸告父親,處置和尚,旁人盡皆不能聽見。小姐回府后,方谷珍下令捉拿和尚到衙門,將其裝進一竹編大籠,投于急流之中。屆時,關帝在云中顯圣,人們望空遙拜。
第七則 皇覺寺筊箄決天心
元朝至正年間,朱元璋家鄉瘟疫大發,合家相繼而亡,乃投皇覺寺出家做了和尚。他夜宿伽藍祠。夜深時,寺內僧人見伽藍祠內紅光沖天,以為失了火,一齊趕往救火,卻見朱元璋酣睡未醒,虛驚了一場。是歲荒年,合寺和尚外出游方覓食。關王命手下神使一路護佑朱元璋,途中患病,即有兩個朱衣人服侍看顧,三年之后歸寺。當時,元朝朝政無綱,四方兵起,潁州劉福通、肖縣李羅田、徐壽輝、定遠郭子興等各擁眾數萬,剽掠郡縣。寺中僧人盡皆四散,朱元璋在關王殿上卜筊,以定去向,受神示,乃決心出而投軍,后得天下為明太祖。
第八則 南海帶于保兒還鄉
明洪武丁卯年,解州下馮村有一個于保兒,誠實忠厚,娶同村汪氏,才三日,為朋友官司連累,發配南海。妻汪氏在家紡織為生,孝養公婆。每日燒飯時,省下一匙米,月得三十匙,用來換取香燭而去關帝廟燒香禱告,訴丈夫之冤。于保兒充軍在南海為總兵牧馬。一日,見一位官長騎赤兔馬而來,令他跟隨同回解州。于保兒跟在馬后,兩腿如飛,半夜間已行程萬里,回到了下馮村與父母、妻子團聚。南海失囚,行文至解州,文中保兒失蹤之日正是他回村之日。解州官衙捉拿保兒審問得實,具奏朝廷,恩赦于保兒。合郡人士皆嘆關圣之靈驗。
第九則 鸞筆指示襄敏公
明宣德七年,浚縣王越字襄敏,穎悟過人,年方十歲時,有個降鸞扶乩的人,號稱半仙,求得關圣降臨。關圣批王襄敏:“官至烏臺御史都堂職,守己存心樂圣朝。”后來王公一生之事皆驗。
正德年間,豫章豐城縣海慧寺,塑關羽像為伽藍神,大著顯應。當年為大比之年,眾舉子相約入伽藍祠祈筶,筶示無一人中式。眾生皆不信。七月,寧王宸濠造反,科舉罷試,始驚神靈之驗。
第十則 燕南丹救賈一鶚父母
明嘉靖壬子年,燕南大荒,百姓饑饉,瘟疫大行。賈一鶚已登黃甲,中秋往拜城隍,見道旁居民多掛孝穿白,詢問手下,乃知有焦面大王率小鬼作祟。賈大人至城隍廟燒牒文請神靈庇護百姓。賈大人父親被焦面大王作祟而病危,賈大人去關王廟祈禱,夢關帝以一粒金丹相贈。醒來后果有金丹,賈父服下后,其病立愈。焦面大王又遣小鬼祟賈母病重,關圣又救之。賈一鶚遂在猗城重建關帝祠。
第十一則 鄉會場默助張翰林
明嘉靖年間,臨江縣有寺廟,以關帝為伽藍神。書生張春在寺內讀書,每天途經伽藍祠,必長揖致敬,不敢怠慢。一夜,夢關王告以耳病,請他醫治。次日,去祠內視神像之耳,乃見有蜂巢筑在耳中,即為剔去之。此后,他屢次夢見關帝為他講解《春秋》一書的奧義。宗師臨考,又獲關帝指示,遂中高等。次年赴省秋闈,場中筆下如有神助,又中舉。丁未年會試及第,官翰林。
第十二則 嘉余常州三殺賊
明嘉靖乙卯年,汪五峰、徐碧溪叛亂,盤踞海島。當時倭寇正欲入侵,派使者上島見五峰,約定同犯海疆,由松江府進兵。松江守將退避杭州城,倭寇賊兵如潮水般涌來,杭州軍民大驚。參政陳應魁率都司戴翔海,和尚皎如率僧兵開東門迎戰賊兵。知府聞人德引兵出西門繞至敵后夾擊。二軍勝負未分,突然風起,飛沙走石,軍士目迷,各自鳴金收兵。賊兵退守錢塘江,設計令三百七十名賊兵,剃了頭發,扮成和尚。交戰時,官兵誤認為僧兵而不加防范,遂大敗。朝廷令督察趙文華統兵征討。關帝在戰場顯圣,附體于指揮吳某,大敗賊兵,一方乃安。趙文華上奏朝廷,在嘉興為關帝立廟。后倭兵又犯余姚,關帝又顯靈退了敵兵。余姚遂也立關帝廟。次年,海寇兵犯常州,關帝又在戰場顯圣,斬了賊首徐碧溪,殺退海寇。常州又立關王廟。
第十三則 綠鰲城斬旦解賊圍
明嘉靖三十四年,福建漳州府綠鰲嶼,十分熱鬧,百商云集。因地近海濱,遂筑起城墻,以防海寇。這年夏天,值當地廟會之期,照例祭賽迎神,四方商販、游人紛紛來集。海寇汪五峰派遣了幾十個嘍啰,裝扮成做買賣的,混在人群之中,打算伺機里應外合,搶掠財物。當天所迎之神,正是漢壽亭侯關云長。迎神已畢,眾會首和鄉紳都去廟里看戲,演的是關公斬貂蟬。海寇集中了五百名嘍啰也已登岸,來到城下,城中之人絲毫不知。戲演至中間,扮關公的凈角忽然手起一刀,將扮貂蟬的正旦斬下頭來,場上看戲眾人,個個大驚失色。又見那凈角凌空躍起,掠過眾人頭頂,落在廟門外一匹馬背上,如飛而去,一直跑到了城頭之上,眾百姓也緊緊追隨而來。城外海賊正要進城,只見“關帝”從城頭上臨空而下,賊兵大驚,城里追隨而至的軍民乘勢趕殺,賊兵落荒而逃,保全了城池。
第十四則 兩顯圣救沈氏父子
明嘉靖丁巳年,為人耿直的錦衣衛經歷沈煉,見朝綱不振,不畏權勢,在朝堂之上奏劾老奸嚴嵩欺君誤國。嚴嵩將他重責一百杖,充軍保安口外為民。夫人徐氏和次、幼二子一齊跟隨遠謫。長子沈襄留在浙江老家。宣府衛有一舍人賈石,因不滿嚴嵩弄權,棄官歸田。一夜,夢關帝令他明日迎接沈煉夫妻、母子。次日在大路口迎到沈氏一家,就把他們安置在賈家莊安身。嚴嵩因沈公未死,又命爪牙楊順、路楷誣他私通白蓮教謀反。沈公奉旨賜死,自鴆而亡。次子沈袞當堂打死。長子沈襄在家幸得關圣護佑,逃了劫難。后楊、路二奸事敗被斬,沈襄上書為父鳴冤。圣旨下,稱其為孝子,并授知縣之職,遂去保安口外迎老母歸家團聚。
第十五則 傍水崖助官民誅虜
明嘉靖四十五年,北虜進犯延綏及大同、威遠等地,百姓遭受蹂躪。延綏衛游擊山東人張臣,率所部三千人奮起抗敵。關帝在云中顯圣為前導。北虜之兵不戰自潰。官兵追到傍水崖地方,賊兵墮崖而死者數萬人,崖下河水為之不流,而逃命者則不足千人。薊州士民大奇,為關帝立廟,勒石記傳。
第十六則 桃源救張堯文還魂
明隆慶年間,新淦縣有張克文、張堯文兩兄弟,友愛和睦,邑人以為楷模。己卯科,兄弟俱登科,偕入南宮。一日,舟至桃源,堯文病,克文為他熬湯煎藥,悉心服侍。不料堯文病篤,竟不起。克文為弟買棺盛殮,夢神人告之曰:“關圣命我前來報汝,堯文不死。”克文就搬堯文尸體上岸移入野寺中。守候十八日后,正逢中秋,堯文果然還陽復生,自言得關帝救活。弟兄倆至關帝廟建醮,叩謝而歸。堯文后來中萬歷癸未科進士,歷山東副使。克文先中戊辰進士,終刑部員外。
第十七則 爐下書授浦氏伯仲
蘇州府無錫縣有浦大廷、浦大欽兄弟二人,從小友愛。長大之后,為分家產、田地,弟大欽一時利令智昏,對兄長心中不忿。大廷也有所覺察,就在書榻之旁寫一條幅“至易求者田地,至難得者兄弟”。后來大欽病重,家人去南禪寺關侯祠祈禱。大欽夢關帝提刀立在身后,大驚,嚇出一身汗來,醒后病體稍愈。去關帝祠進香還愿,見神像前香爐中有物,取出看時,乃是兩張大紙,寫滿篆文,不識。一日,在兄長大廷書榻旁看見所寫條幅,心中大悟,前嫌盡釋。回家后請人譯出篆文,開首即為兄長所寫的條幅。大廷去關帝祠進香,在香爐下也得到一張紙,上寫篆體三字文,譯出后與大欽所得之意相同。從此兄弟和好如初。
第十八則 廣平城擊妖救水災
明隆慶年間,廣平府天降大雨,一月不止。城外山水暴漲,水勢洶涌。水中出現一個怪物,形似水牛而無角,渾身有火焰罩定,吼一聲,水勢更漲一層。原來此物名叫“夔”,出自東海流波山。怪至水到,逐漸侵入東城門,滿城男女老少,驚慌悲號。正在危急之際,忽見城頭上空,一朵祥云起處,關帝顯圣,一腳踢倒東城門樓,城樓塌下,填塞住了城門,阻住水頭,滴水不進。關帝又以刀柄擊碎怪獸之頭,遂波息浪靜,怪獸化一陣黑霧往東方而去,水患乃平。滿城歡聲如雷,皆稱頌關圣爺爺。
第十九則 彭湖港助丹山擒賊
明隆慶年間,彭湖列島是福建、廣東兩省的重要門戶。島上有丁字港、尤門澚兩個港灣。彭湖守鎮把總黃丹山,為人慷慨俠義有智謀,在二港設下四個街市,興隆貿易,十分熱鬧。他又建造了關王廟和天妃宮,此后凡逢出巡港澚,便在關王廟宿歇,對關帝神祈拜甚勤。當時有半天飛、穿地鉆和白頭浪三個慣竊,精通白撞、挖墻、脫騙、剪柳各種手段,來到島上,作了案就到關王廟中相聚。正飲酒作樂間,忽聽見關王吩咐周倉把三人用繩索捆綁,送黃把總處杖責。三賊欲逃,只覺腿軟如棉,口角流涎。次日被當差的發現,搜出贓物,處罪監禁。又一日,海上有日本賊船進港劫掠。關帝顯圣空中,那賊船突然櫓斷,不能行動,被黃丹山部下拿獲,擒了倭寇二百人。黃把總文書報捷,因功升指揮之職。
第二十則 酒樓顯圣捉柯三怨
泉州府同安縣有一人姓柯,自號柯三怨,年僅十八,膂力過人,有萬夫不當之勇,平日橫行鄉里,作惡多端。二十歲時,一日賭輸了銀子,路上見一人在樹下乘涼,上去搶他的銀子,反被他打倒在地。此人名叫插翅飛,原是一個海盜。兩人結識之后,柯三怨就隨他下海為盜,做了一個頭目。從此,海上不太平,過往客商盡皆驚慌。同安縣知縣趙學思派捕快訪拿柯三怨。一日,在酒樓堵住了他,怎奈他本領高強,差役們不是他的對手。突然,關帝顯圣,阻住了柯三怨的去路。只見他登時口角流涎,手腳癱軟。差役們一擁而上,將他擒獲歸案。
第二十一則 法云寺斬僧救磐石
尚書張磐石,未中舉時,在法云寺讀書。一日,拜訪方丈,見室中無人,他誤觸機關,發現一間暗室,中藏俏麗婦人。正欲退出,和尚歸來,恰好撞見。和尚將磐石關在方丈室,出去取利刃欲來殺害他。磐石在室中彷徨無計,伏案沉迷。夢中見關帝命他取方丈內伽藍祠關王木刀,支撐方丈室之門。和尚取了刀來,開鎖推門而入,木刀如有神靈,刀落,斬下了和尚的頭。寺中人等趕到,見此光景,大驚。眾人首告衙門,有司不信,誣張公挾仇殺人。磐石陷在獄中,又夢關帝命他明日申告有司,用原木刀斬決死囚,以應驗神靈。次日,有司取木刀倚于一旁,死囚四五人,跪伏階下。木刀忽然自起,斬下一個死犯的頭。有司大驚,遂相信了磐石之言,命差役入寺搜出婦人,案乃定。
第二十二則 兩救助崔景榮冢宰
北京長垣縣崔長者,一生為善,敬信神明。生下一子取名崔景榮,襁褓時患病沉重,藥石無效。長者夫妻聽卜者之言,去關王廟進香祈求。夢關圣賜藥,醒來時,袖中真有兩貼藥。景榮服藥后,病立愈。一家叩謝神靈,敬信關圣。景榮長成后,讀書進學,又赴萬歷壬午科應考。初場未畢,忽然發病,心中默禱關圣神靈護佑。果然關圣親臨,勉勵他打點精神,作好文章。景榮頓時病體若失,是科中了進士,授縣尹之職。
第二十三則 沮張相奸謀高閣老
明萬歷元年,宮中捕獲一個假扮內侍的奸細,名叫王大臣。奸相張江陵命心腹之人馮保審問,授意他誣扳當朝高閣老。馮保善待犯人王大臣,令他當堂誣供高閣老指使行刺皇上。天官楊博、御史鐘繼英相繼上本為之力辯冤情。奸相壓疏不奏。關帝顯圣,警示張江陵,乃命朱希真助馮保再審。公堂之上,關帝再次顯靈,眾奸驚懼。退堂后遂毒啞王大臣,使他不能開口,就斬訖結案。高閣老免禍。
第二十四則 福清縣神像斬山魈
福清縣民某,以販賣海鮮為生。一日,他趕往福州販貨。在過虎頭山時,已日暮,錯過宿店,就在山中撮土為香,祈禱山神護佑,許下供奉神位的心愿。不久,果有一團神火引他到旅店。此后,他生意日益興隆,家道富有,就在家里立神位,敬山魈為福神。但山魈進門后,卻攪得全家不寧。此時,恰逢其家娶次媳林氏女。林女自幼素齋,敬佛甚虔,曾得到一塊香木,刻成關圣神像,供奉起來,朝夕叩拜。合巹之夜,山魈進房,欲犯林女。忽然關圣顯靈,把山魈一刀砍死。自此一家安寧,合家敬關圣愈篤。
第二十五則 西昌告郭中丞平叛
明萬歷二十七年,貴州楊應龍叛反,撫臺楊國柱遣部將往剿,兵敗,被革職。新任黔撫郭子章會合四川總督李化龍商議征討之策。郭撫臺夜夢關帝告之:“來年六月,叛當平。今年八月,陜西山崩地涌為先兆也。”至八月間,陜西狄道縣城東五里毛家坡果然山崩,山長二百余丈,崩裂一半。郭撫臺知為克敵先兆,就會合川督,合師在重慶關帝廟誓軍。有部將劉姓,其父曾夢關王授以刀法,他得家傳,刀法精通。交兵時,賊兵見他狀似關王模樣,心內驚懼,大敗而走。又得關帝顯靈助戰,于次年二月,大敗叛軍。楊應龍與妻、妾自盡而死,叛乃平。
第二十六則 怒責蹇公媟慢神像
重慶府蹇達,任山東僉憲時,得到一幅關帝像,就藏在書箱里。當夜,夢關圣對他發怒,責備他得像不供,是媟慢神靈。次日,他對此事仍不放在心上。至夜里,蹇公家僮夢周倉將軍前來,大聲斥責,令他告訴主人,快把神像供奉起來。蹇公這才裱裝圣像,焚香致敬。晚上,夢關帝來謝,說:“吾與你有緣,將來要在同衙門相處。”后來蹇公升官為順天巡撫,官衙設在遵化,衙內有關帝廟。蹇公心中驚駭,才知道前夢不誣。
第二十七則 彭湖降氣魚殺紅夷
明萬歷癸巳,有真臘國紅夷船只來彭湖搶掠。那紅夷生得藍睛紅毛,船上裝有火炮。一日,島上丁字港軍民都夢見關帝廟失火,大家紛紛前去救火,卻見廟貌如故,關帝顯圣在上說道:“明日紅夷來港打劫,速作準備。”港內大商人馬二與苗玉召集了一百多壯士去海邊埋伏,果然看見有紅夷數十人,上岸汲取淡水。眾人鼓噪進攻,殺死紅夷二十多人。其余紅夷逃下船去,糾集各船二百多人,上岸要拆關帝廟。忽見廟中一陣烈風卷起,直往海上刮去,海水暴漲,浪拍天高,那紅夷船只飄如浮萍。海里又冒出一條大魚,足有六、七丈長,口中噓氣如霧,一百多個紅夷被吸進魚腹,未吸進去的也在煙霧中喪生。幸存的紅夷,慌忙駕船而逃。眾人高呼叩拜關帝之靈。
第二十八則 丁丑冬默佑吳編修
明萬歷丁丑年,相國張居正喪父。他惟恐離朝失權,假托奉旨奪情,不丁父憂,處理朝務如常。其門生編修吳中行伏闕上書,極言奪情非于祖制。奏疏之前,去關帝祠通神禱告,表白甘愿以身去撩虎口,生死在所不顧。次日,金殿上皇帝果然怪他多事,責他抗旨,發廷杖一百擬戍。吳編修受刑后,由四個旗牌把他拽出,用門板抬之而行至長安門。忽見空中紫云瑞靄,關圣顯身,說道:“此人天地間之正氣也!”眾人大驚,乃小心服侍,醫藥治療,吳公得不死。癸未年,召還復原官,歷升侍讀學士,三子中舉成進士,合門科甲蟬聯。
第二十九則 秀水縣兩救陳孝廉
秀水縣司李陳叔仁,在萬歷辛卯為孝廉時,時值中秋節,有同年李萬春相邀賞月飲酒。陳孝廉酒醉逃席,失足跌入屋后大河之中,沉到水底,耳聞關帝命河神相救,即有二人托住雙足,立于水面,身上衣服絲毫不濕。事后,張、李二孝廉供奉關帝不懈。后陳叔仁忽病瘧疾,久而不愈,藥石無效。叔仁病中夢鬼魂作祟,就請來真一法師,設壇祈禳。真一作法,祟鬼猖狂不能勝。忽聞一陣天香,關帝顯靈而至,用手中大刀盡斬諸鬼。叔仁驚出一身大汗,病遂愈。
第三十則 潞河率龍神救客船
明萬歷十四年,浙江錢塘縣有施如忠、邵禹鐘、顧英三人,常常合伙去京師做生意,行前必往關帝廟進香叩拜,潞河中有一條青魚精,已有千年道行,手下有百多名蝦兵蟹將,都能幻化人形。常上岸迷人,吃牛吃馬,擾亂一方,兩岸百姓受害匪淺。一日,三人的貨船路經潞河,只見河中煙霧迷漫,現出一個妖怪,人身魚頭,手持長槍,指揮一班水怪,翻波作浪而來。船上眾人大驚失色,只在船頭上叩拜禱告,求關圣保佑。突然,空中關帝顯圣,手執大刀,帶了四金龍大王并眾河神,沖向煙霧之中。關帝斬了青魚精,四龍王及眾河神殺盡了那些蝦精鱉將,一方才得平安。施如忠等三人在西湖邊上青芝塢東、葛嶺之西,建“義勇武安王祠”廟報恩。
第三十一則 虎丘山雷擊周滔
蘇州名勝虎丘山下,有一茶販周滔,家頗富裕。平日結交一班潑皮無賴,帶了姣童,常去虎丘山寺內勾結四個僧人,在關帝廟中鬼混。一日,他們又相聚在祠中,飲酒撒潑,竟攜了龍陽去神像背后僻靜處行云布雨。其時忽然雷電交作,一陣黑煙沖進廟里,將周滔攝出廟門,遭雷擊而死,余者皆昏死在廟里,半日方醒,直至七、八個月之后,心神始定。
第三十二則 與文學議易春秋旨
關帝顯圣與福建晉江縣文學士議論《易經》與《春秋》之義。
第三十三則 兩朝加敕賜封號
明代天啟、崇禎兩朝皇帝對關帝加封敕號。
上一篇:《六十家小說》介紹|賞析
下一篇:《別有香》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