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錦江:從岷江分出的流經成都市區的一條河,因漢代常在水中濯錦緞而得名。玉壘:山名,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北極:北極星,北辰。表示中心的意思,這里比朝廷政權。西山寇盜:指吐蕃。后主:劉備的兒子劉禪。祠廟:用作動詞,有供人祭祀的意思。梁父吟:樂府詩篇名,傳說諸葛亮隱居時愛吟此曲。
入選理由:
八句詩上下縱橫,千頭萬緒,沉郁蒼涼。沈德潛說:“氣象雄偉,籠蓋宇宙。”
詩詞賞析 三國王粲寫有著名的《登樓賦》,抒發思鄉懷土之深情,后世以此為題寫作的詩文很多,幾乎都集中表達傷感苦悶的主題。
本篇是廣德二年(764)春天詩人在成都登樓時所見所感的作品。如同詩中所說的那樣,其時是一個“萬方多難”的時候。詩人先前送嚴武還朝做官,送到綿州(今四川綿陽)分別后,成都一帶就發生戰事,詩人便回不了草堂,于是在今四川北部的很多地方漂泊,兩年之后才回到成都。回到成都后的前幾個月,也就是廣德元年十月,吐蕃攻陷京城,代宗皇帝只有東逃避難。雖然后來收復了京城,但緊接著吐蕃又攻陷了松、維、保(在今四川西北一帶)各州,形勢嚴峻。在這戰火紛飛的亂世,即使春天來到,即使繁花滿眼,也不會有什么好心情。首聯的“傷客心”三字定下了全詩的基調。登樓所見,春花很美,好像還獻殷勤似的擁上樓來,但詩人卻心情沉重,根本無心賞花。頷聯接著寫春,成都的春天又來了,無邊的春色天地同在,一年又一年;玉壘山的浮云古往今來不斷變化,誰也捉摸不定會是怎樣的變化結果。這一聯寫景壯闊,的確是名句,但這一聯是有含義的。歲月的風景是周而復始有規律的,從春到冬,依次更替,而天上的浮云卻是難以捉摸的。詩人用“玉壘”見意,顯然是含著朝廷對吐蕃的侵犯難以控制的意思,因為玉壘山在成都西北方,那正是吐蕃所在的方位。吐蕃與唐王朝的關系時好時壞,變化不定。有了這樣的解釋之后,頸聯就順承而來了,任你如何侵犯,唐王朝是不會改變的,警告吐蕃莫胡來。尾聯耐人尋味。為什么筆鋒突然一轉,轉到三國人物上去了呢?如果說寫諸葛亮,是緬懷他治理蜀地的歷史功績,能以攻心的方式和周邊民族共處,那么寫劉禪又有何用意呢?“還祠廟”三字顯然表明了詩人的不滿意,對他的無能不滿意,從而突出諸葛亮的大能。有一點必須了解的背景,那就是當時治蜀的最高行政長官是詩人的朋友高適,時為西川節度使。他對吐蕃的侵略無能為力,抵御不了。寫劉禪是影射諷刺他嗎?似乎不太可能。是影射諷刺朝廷的某人嗎?這倒可以尋思。還有,贊美諸葛亮,卻用他早年隱居未出山時的故事,不用他安居平五路、七擒孟獲等事,這又是為什么呢?因此,在詩人復雜的心緒之中,我們似乎看到了他對時局的無奈,對朋友高適的同情,以及處亂世不如隱居的心情。當然,也不能否認詩中寄寓的對治蜀、治國的殷切希望。
上一篇:《杜 甫·登岳陽樓》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王安石·登飛來峰》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