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景仁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黃景仁(1749-1783),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武進(今江蘇常州市)人。屢應鄉(xiāng)試都不中,乾隆三十三年(1768)開始漫游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一生坎坷多病,處于苦悶之中,35歲病逝。黃景仁的詩歌創(chuàng)作很有個性,藝術特色鮮明,有《兩當軒集》傳世。仙佛:指道教和佛教。薄幸:輕佻浮躁。白眼:瞧不起。讖:神秘的預言、預兆。
入選理由:
命運重壓下的悲憤之歌;中間兩聯(lián)都是名句。這一首詩可以和優(yōu)秀的唐詩比美。
詩詞賞析 黃景仁的詩作是清代最優(yōu)秀的詩作的組成部分,上不遜色于吳偉業(yè),下可與龔自珍相伯仲,留下了不少名句和名篇。他短暫的一生大都是在貧病愁苦中度過的。《都門秋思》所說的“全家都在風聲里,九月衣裳未剪裁”真是寫盡了人生的苦狀。其他如《病中雜成》《別老母》《途中遘病頗劇愴然作詩》《癸巳除夕偶成》等,都寫得低沉蒼涼,孤獨痛苦,感情真摯,催人淚下。他甚至動了快一點死去的念頭,有“愁多思買白楊栽”、“寄語羲和快著鞭”等話語。
本篇也是悲憤得百感交集的名篇。首聯(lián)寫孤獨無奈,回首一生一無所成,前途毫無光明;頷聯(lián)寫漂泊生涯,處處悲辛,以及因愛文學詩歌而帶來的無用的虛名。兩句對偶精巧自然,意象優(yōu)美,感情充沛,曾引起不少知識分子的共鳴;頸聯(lián)更進一步直說,既表現(xiàn)了作者處世的傲氣,又概括了讀書人的心聲。在封建社會中,即使像作者所處的時代還是所謂盛世,也完全不能自我把握命運,連溫飽都難以保證;尾聯(lián)聊作自慰,表明自己寫詩是抒發(fā)真情而已。
上一篇:《錢 珝·未展芭蕉》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