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東北。青海:青海湖。戍客:指守邊打仗的戰士。“高樓”兩句:指內地高樓上的思婦的思念嘆息是不會停止的。
入選理由:
邊塞詩需要寫得具體,但本篇卻大筆勾畫,似乎想概括歷史,其寫法真是別致,這正是詩人詩歌創作的主體風格。
詩詞賞析 這是用樂府舊題寫的一首邊塞詩。開頭四句雄渾莽蒼,景象闊大,語言又極為洗練,是歷來受人稱道的名句。詩人先大筆將廣遠的邊塞之地作了勾描,月照天山邊地,大風猛烈勁吹,從玉門關直到新疆的大片邊地都在風吹月照之下,讓人先感到一些冷意。這樣寫很能代表詩人的風格,雄奇剛健。將遼闊的邊地沙場背景展現之后,就換為時間展現廝殺的雙方:漢和胡,從西周到唐代都存在著的主要敵對雙方。僅兩句就把整個邊地戰爭史概括了,而且并未說誰勝誰負,似乎還偏在漢軍敗的重點上,因為當年劉邦在白登山被匈奴圍困,最后是比較狼狽才逃回的。兩句也寫得很有精神。然后點出主題:從古到今的戰爭都是無所謂勝負的,只有死傷累累才是真實的;戰爭是泯滅人性的,因為它讓無數的家庭妻離子散,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悲傷和痛苦。最后四句概括邊地的戰士們和內地的妻子們的思念痛苦,戰士們厭戰思家,妻子們厭戰盼歸。
詩歌雖然很能體現李白的創作風格,但學習前人的優秀之作仍是本篇的一大特點。南朝文人徐陵寫有《關山月》,前四句是:“關山三五夜,客子憶秦川。思婦高樓上,當窗應未眠。”徐陵又是受曹植《七哀》詩的影響,曹詩前四句是:“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李詩便是吸收了兩者的優點而作。
上一篇:《王 維·使至塞上》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國風·周南·關雎》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