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歷法·步天歌
漢以后,為了幫助人們辨認星官,出現了很多星圖,但是仍不便于記憶。后來便出現了一些以詩歌、韻文形式介紹星官的作品,如北魏張淵作的《觀象賦》、隋代李播作的《天文大象賦》等等,其中以唐時(約公元七世紀末)道人王希明著的《步天歌》最為著名。《步天歌》全名《丹元子步天歌》,歌詞簡潔,描述生動,并配有星圖,易于記誦,在辨認與記憶星官方面給人以很大幫助,得以廣泛地流傳。《步天歌》所述及的星官數有283官1464顆星,與陳卓所列的甘石巫三家星表數目相同,并以三垣二十八宿加以區別(見“三垣二十八宿”一條),這是《步天歌》重大的創舉。全詩有韻,把星數概括其中,如“婁三星不勻近一頭,左更右更烏夾婁,天倉六個婁下頭,天廋三星倉東腳,婁上十一將軍候。”再如:“抑八星曲頭垂似柳,近上三星號為酒,享宴大酺五星守。”形象生動,易于記誦。
上一篇:醫學·正骨療法
下一篇:醫學·湯頭歌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