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清臨晚景,疏索望寒階。
濕庭凝墜露,摶風卷落槐。
日氣斜還冷,云峰晚更霾。
可憐數行雁,點點遠空排。
“晚秋”是庾信晚年心境的寫照。詩人往往將他悲涼的心緒織入秋天蕭疏的景色,構成凄清落漠的境界。這首詩一開頭便直接抒寫晚景的凄涼。晚景既是指眼前的晚秋落照,又兼含晚年境況之意。首句實為點題之語,意思直貫全篇。以下雖然再不作一句情語,但因被開篇的情緒所籠罩,所以具體的景物描寫也都句句關情。
詩中的景物描寫隨視線的轉移由內向外拓展:寒階是詩人佇立之處,悵望四周,已是一片疏落蕭條。再看墜落的露珠凝聚在地,已沾濕了庭院。一股股小旋風從地上刮過,卷起了槐樹的落葉。西下的斜陽送來陣陣涼意,層層云峰到傍晚時更加陰霾。在這一片曠蕩空虛的秋色中,只有幾行寒雁,像一個個小黑點排列在遠空。全詩每句景物描寫都是典型的晚秋特征,詩人將它們集中在一首詩里,按照由近及遠的次序排列,更令人感到秋氣的無處不在,秋意的濃重凄寒。以致無須再作情語,景語本身便充滿了凄愁冷落之感。正因如此,景才成為詩人心境的外化。由此看來,景中是否有情,不全在于是否能使情滲透其中。只要景物的選擇與組合能集中表現出某種與心境相應的氛圍,同樣能形成景中有情的詩境。
上一篇:《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謝脁》原文|賞析
下一篇:《朔風詩五章·曹植》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