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尾
【出典】 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三:“漢靈帝時,陳留蔡邕……至吳,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聲,曰:‘此良材也。’因請之,削以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焦,因名‘焦尾琴’。”參見“爨桐”條。
【釋義】 焦尾為東漢人蔡邕所制琴名,傳說此名是因所用桐木尚有燒焦痕跡而得。后世用作詠琴的典故。
【例句】 ①誰能事音律,焦尾蔡邕家。 (李頎《題僧房雙桐》1347)這里借以詠桐。 ②此琴等焦尾,此鶴方胎生。(顧況《謝王郎中見贈琴鶴》2935)這里以“焦尾”為喻,稱美王郎中所贈之琴。 ③那令雜繁手,出假求焦尾。 (竇庠《留守府酬皇甫曙侍御彈琴之什》3043)這里以名琴難得借以襯托對友人彈琴的稱美。④馬因回顧雖增價,桐遇知音已半焦。(白居易《江西裴常侍以優禮見待又蒙贈詩輒敘鄙誠用伸感謝》4910)這里以焦桐遇蔡邕比喻自己得到裴常侍的知遇,對裴氏表示感激并自傷處境困窘。 ⑤劍鋒缺折難沖斗,桐尾燒焦豈望琴。(白居易《除忠州寄謝崔相公》4910)這里以“桐尾燒焦”比喻自己遭貶的處境,意在自傷。 ⑥應謂焦桐堪采斫,不知誰是柳吳興。 (張又新《吹臺山》5453)這里“焦桐”指極好的制琴木料。 詩謂吹臺山上的樹木適于制琴,以切“吹”字。 ⑦未經良匠材雖散,待得知音尾已焦。(陳標《焦桐樹》5770)這里的“焦尾得知音”是指蔡邕發現燒焦梧桐以制琴的故事。 用此典以切題面“焦桐樹”。 ⑧愿傾肺腸事,盡入焦梧桐。 (賈島《投孟郊》6625)這里以“焦梧桐”代指琴,謂借琴聲抒發肺腑之情。 ⑨三尺焦桐七條線,子期師曠兩沉沉。(李山甫《贈彈琴李處士》7367)這里用焦桐代指李處士之琴,意含稱美。⑩焦尾何人聽,涼宵對月彈。(李咸用《山居》7390)這里用焦尾代指自己所彈的琴。
上一篇:潛夫
下一篇:瓊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