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飛夜的的,蟲思夕喓喓。
輕露沾懸井,浮煙入綺寮。
檐重月沒早,樹密風聲饒。
池蓮翻罷葉,霜筿生寒條。
端坐彌茲漏,離憂積此宵。
從政治和歷史兩大范疇中蛻變出的文學,在六朝勃興。文人們著意于文學樣式的形式美和意象美,追求政治、歷史之外的意念,不僅對文學自身的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人自身的發展也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蕭綱的《秋夜》,正是這個歷史的銀河系中一顆閃爍的小星星。
“螢飛夜的的,蟲思夕喓喓。”秋節來臨,螢飛有光,蟲鳴有聲。的的,是光明之狀。喓喓,草蟲鳴聲。兩句屬對工整,但行文別致。夜的的,是因為螢火蟲尾部發光,不說螢火夜的的,而說“螢飛夜的的”,著一“飛”字,其景象大體和“云破月來花弄影”之“弄”相似,使茫茫夜空,頓現一特殊境界:神秘、新奇、靜謐……。寧靜而神秘的秋夜,蟲聲喓喓,以響襯靜。而喓喓不冠以“蟲鳴”,卻冠以“蟲思”(思,情思之意),神韻頓來。蓋“蟲鳴”太俗,而“蟲思”清雅。蟲鳴有情,豈不令人神魂顛倒?
“輕露沾懸井,浮煙入綺寮”,將秋夜深入一層。如果說上兩句從視覺和聽覺入手,那么這兩句則深入一層,從感覺來展開。秋夜天清氣涼,輕露凝集于井邊護欄之上,浮煙露氣,侵入繡戶綺房,室內室外,皆有清涼之感。如果說上兩句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強調秋夜的靜謐,那么,這兩句便是從感覺的角度來強化秋夜的靜謐。同時,這兩句在對偶時,作者注意詞藻的選擇,且不說“輕露”與“浮煙”、“懸井”與“綺寮”的精巧,即“沾”與“入”二字,一狀露凝于外,一形煙侵于內,確令人叫絕。在字詞上下功夫,是六朝文學的特點,也是蕭綱的特點。
“檐重月沒早,樹密風聲饒。”秋夜難眠,唯見月亮早落,唯聽樹間風聲颯颯。這是兩個因果關系的句子。因為重檐高屋,遮掩月光,故顯得早落;因為樹密,風吹枝顫,聲響特著,所以才“風聲饒”。這兩句在構思上別具風采,上句“檐重月沒早”,實中見虛;下句“樹密風聲饒”,虛中見實,引人入勝。
“池蓮翻罷葉,霜筿生寒條”,以秋天特有景色往憂思過渡。翻,就是“落”。池蓮落葉,不僅給人衰颯之感,而且給人更多的聯想。筿,一種小竹。條,就是“枝”。秋日霜筿生寒枝,不僅標志時間的轉換,而且能激蕩人的情緒,所以作者以“端坐彌茲漏,離憂積此宵”結束全詩。彌,是終了之意。漏,古代計時器,以銅器貯水,刻紋為度,滴漏以計時,此指一夜時光。平坐終夜,離憂百結,傷懷備至。以“離憂”總攬全詩意象,只是意象和意念之間關聯得不太緊密。
上一篇:《秋夕哀·夏侯湛》原文|賞析
下一篇:《秋夜詠琴·到溉》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