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境傳奇》
【本書體例】
于斐中著。22回,21萬5千字。北方文藝出版社1986年4月版。
清代末年。安遠縣。深夜。一群奇怪的人進了縣衙。
心神不寧的媛兒倚門眺望,盼著她那冷漠的心上人焦隆放木排歸來。
縣衙里的不速之客是C國的軍官,偽裝成探險家的道切爾,此行的目的是盜取崔嵬窟的寶物。S國神甫艾特松聞訊匆匆起來,為了各自的利益,二人勾心斗角。
焦隆和小清遇險誤入崔嵬窟,焦隆叮囑小清切勿泄露。
兩個爭執不下的洋人卻誰也不知通往崔嵬窟的途徑。
焦隆憑山遠眺,思緒不禁回到過去,回到他初遇紅女軍首領玉英的那一刻,那時候他是義和團的二師兄。二人一見相悅,比武定情。率眾合兵攻打教堂。碎星樓一役,焦隆不慎被困地道,是玉英趕來救他脫險……
媛兒終于盼回了焦隆,在她的訊問下,焦隆講起了玉英的故事,只是隱瞞了真實名姓。“義和團攻打西洋樓,玉英充作先鋒,不料遭到清軍出賣,身困絕地。焦隆率兵解圍,激戰中,玉英不幸中了暗算……”
小清不慎露出崔嵬窟之事,道切爾定計將他抓去,為救小清,焦隆率眾圍住了縣衙。一時刀槍出鞘,形勢危在旦夕。焦隆認出道切爾正是殺害玉英的兇手,他挺身而出,答應帶洋人去崔嵬窟。眾人不明他的動機,為保國寶,在頂流巨柱對面石崖上設伏,準備置洋人于死地。媛兒力排眾議,一力回護焦隆。
焦隆撐木排將道切爾、艾特松和縣官載入激流。艾特松和縣官先后被漩渦吞沒。為雪國恨家仇,焦隆毅然將木排撞向頂流巨柱,將道切爾留在絕地,自己架排脫險。
焦隆和媛兒相對而立,相識幾年,直到今天,他們才真正心心相印了。
中華民族有幾千年輝煌燦爛的文化,祖先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瑰寶,中國很早就被世界各國認為是一塊神秘而富饒的土地。隨著鴉片戰爭的炮火轟開神州國門,各國列強便虎視眈眈地盯上了這塊神秘土地上的奇珍異寶,利用各種方式進行肆無忌憚的掠奪。由此引動了無數志士豪杰,為護國寶,與各國侵略者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絕境傳奇》中的主人公焦隆就是這無數英雄中的一個杰出的代表。
焦隆原是義和團的二師兄,他曾率領弟兄給入侵的洋人以無數沉重的打擊。義和團運動失敗后,焦隆滿懷國恨家仇,收隱鋒芒,匿屬于海濱漁村,過著看似平靜的生活。但其實,他的內心卻一刻也沒有平靜過,他緬懷舊日的壯舉,遙念過去并肩作戰、同生共死的情侶,他心中十分明白“我只能安定一個階段,將來有機會,我還要出去殺鬼子,給中國人報仇。”仇恨如一點火種隱埋在他心靈的最底,一旦有事引燃,便會燒成漫天的大火。
引燃火種的事終于發生了,侵略者又要將魔爪伸向我國佛教寶窟——崔嵬窟。為保國寶,焦隆忍無可忍,終于再一次地挺身而出,承擔起歷史、民族托付給他的,無愧于歷史、民族的使命。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超人的勇氣,將敵人引進海鄉絕境。最初,當他一口應承為敵人帶路的時候,招致了眾人的誤解、譏諷和痛斥,他居然能夠充耳不聞,在敵人面前仍是鎮定自若、談笑風生。是他的性格和膽識使他最終成為一個英雄,他的身上具備了作為一個英雄所應具備的全部條件:成熟、沉穩、勇敢、果斷……
焦隆是一個英雄,但同時他也是一個凡人,他也不能避免作為一個凡人的苦惱和矛盾。他深深地愛著玉英,他們之間存在著一種在刀光血影中所建立的堅貞不移的感情,所以玉英的死給他的心造成了難以復合的巨創,往事象一道道的刀痕深深地刻在他的心頭,玉英的音容笑貌,無時無刻不浮現在他的腦海,給予他面對敵人時的無窮勇氣和力量。
但玉英畢竟已經去了,焦隆的生活中又出現了另一個女子——媛兒,不僅與玉英相貌相同,并且對他情有獨鐘。每當面對媛兒的時候,焦隆都不禁茫然眩惑,他幾次將她當作昔日的玉英,“可是玉英的右耳下邊有一顆小痣,而眼前的媛兒為什么沒有那顆小痣呢?玉英是那樣英姿颯爽,而媛兒卻又這樣溫柔沉靜……不!她不是玉英,絕對不是玉英!”于是他目光中的光彩只閃了一下,便又突然熄滅了。但媛兒的存在,媛兒的情義又是這樣的不容忽視,焦隆不由得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玉英和媛兒的形象不時地在他眼前交替變幻,但他卻始終下不了決心。直到這一天,為護國寶,為救焦隆,媛兒不顧生死地勇闖三關,媛兒的情義、媛兒的信任深深地震撼了焦隆,更重要的是,焦隆深刻地認識到媛兒不僅象玉英一樣的純潔、善良、美麗,而且也象玉英一樣的堅強、勇敢。他的冷漠才終于完全融化了,原來漠然的外表下隱埋的是一顆仍然充滿熱忱的心。
《絕境傳奇》寫的雖是清末故事,語言卻生動優美,毫不古澀。結構安排、創作手法也頗為別致新穎,作者采取雙線并進式,一筆兩端,兩端都寫得有聲有色,引人入勝。特別擅長的是以景色烘托氣氛,制造意境。如寫焦隆將道切爾等誆人絕境,作者筆下的絕境景色是:
“一座巍峨的石頭山,迎面擋住狂奔而下的洪流,一個急漩,把它漩到斜對面的山巖上,這樣幾個來回,就形成了無數飛轉的漩渦,就象烈火上的油鍋,翻花爆滾,‘突突突’地直冒沫兒。”……
必得如此驚險,方能更顯英雄豪氣,更使侵略者喪魂失魄。
上一篇:《絕塞傳烽錄》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繡帶銀鏢》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