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青衫》
【本書體例】
古墨著。7章,1萬8千字。收入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版《丐俠》。
清順治二年,清兵大舉南下,以二十萬人猛攻嘉州,八十余天后,破城而入。嘉州守備盧信只身殺出重圍,落荒而去。
已降清兵的原盧信標下軍官徐寶山,這夜帶人趕至一破山神廟,欲捕盧氏以獻清兵阿濟格將軍。經一番格斗,盧信不敵,束手就縛,出得廟門,卻見同來的幾名刀手早已被殺。徐氏大驚失色,欲斗無人,欲走無法,只好以欲殺盧信而激得隱身劍俠出來。相斗中,徐氏見對方劍法與己一樣同出峨眉,意欲講合,卻遭對方拒絕。最后徐寶山大敗,來人拉下面巾,見竟是同門師妹沈梅娘。徐氏求饒,但沈氏基于民族正義,遵師囑鏟除了山門敗類。
盧氏得救后,因不知家人下落,回到嘉州城外斷腸崗,恰遇同僚楊里改頭換面逃出,搭言相詢,楊里報以盧府被血染火燒的情景。別后,盧信萬念俱灰,正欲結繩自縊,不料一人將其救下。此人正是沈梅娘。
原來,五年前嘉州出一冤案,要斬殺沈家五口人,盧信抱打不平,闖府衙與昏官理論,終于將人保釋出來。梅娘當時在外學藝,后來才知,自此遂立宏愿,欲報答盧氏五次。此次便是一直暗中保護的結果。
梅娘送護盧信回鄉,一路上二人風餐露宿,彼此關心,漸萌愛情,終于在某日撮土為香,拜對而三,結為夫婦。
不料到家之后,得知盧妻未死,已輾轉還鄉,只因為防兵亂,與其它姐妹匿于后山巖洞。梅娘正自擔憂,卻聽說洞中村姑盡皆遇害,只有盧妻秦氏下落不明。經打聽,方推測出可能被青牛山黑風寨強盜所擄。盧信欲去搭救,為鄉親勸解,從長計議。梅娘卻不辭而別。
原來,梅娘是賭氣之下,只身上山。在闖二關,殺兩賊之后,她來到山頂大寨。黑風寨大寨主飛天龍,善使一對戟頭雙鉤,熟諳絕技“龍爪功”,與梅娘一語失和,戰在一處,最后,被梅娘先斬雙足,后斬其首。梅娘奪得黑風寨,救下秦夫人。
梅娘將秦氏送回后,威名大振。她欲激流勇退,卻為盧信夫婦所挽留;梅娘拿出祖傳寶玉,欲為盧家解燃眉之急,從而也全了自己報恩五次的心愿,也為盧氏所拒。梅娘只好作罷。
次日,盧信來至梅娘房中,只見梅娘已走,惟留一紙花箋,上繪一枝寒梅,并賦別詞一首。
一月后,青牛山高舉起抗清義旗,為首者即為沈梅娘。
這天,梅娘連夜趕至盧家,商議順州府守備補缺一事。總督何元宗乃盧信之師,雖欲舉盧信為官,但聞其與青牛山有瓜葛,委決不下。梅娘力主盧信謀此缺,以圖擁兵而起,反清抗清,隨后,趁盧信惶惑,自砍其首,以為盧氏進身之資、同時也第五次報答了盧氏的恩情。
數月后,順州府軍民舉義抗清,聲震江南。那義軍旗上,繡有一枝寒梅。
這是一曲愛的悲歌,同時也是一曲民族反抗的悲歌。
小說的大背景是清兵大舉南下,漢民流離失所的兵荒馬亂的清初。明將盧信雖然治軍有方,但卻因孤立無援,兵敗逃走。在他的生命幾次受到威脅的時候,均由一位女俠所救。民族的大義、彼此的恩情與戰爭的離亂終于使盧信與女俠沈梅娘走到了一起,結成夫婦。但是二人的恩愛很快受到了現實的沖擊。盧信原妻并非象謠傳那樣死于非命,相反卻是已經回到了盧氏老家。二美無法并存,于是沈氏忍痛放棄了對盧氏的愛,在將盧妻從匪手中救出之后,飄然而去。沈梅娘不是一個僅僅繾綣于兒女私情的嬌弱小姐,她是一個拿得起放得下的,勇于擔待的巾幗英雄。燃燒的民族大義較之她個人的感情痛苦,無疑具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于是,她身入青牛山,嘯聚山林,揭竿而起,旗幟鮮明地打出了抗清的義旗。
沈梅娘的一家五口曾被盧信所救,沈氏立志報恩,因此,小說故事的情節也是緊緊地與沈梅娘的報恩行動交織在一起,構成了小說結構發展的第二條線索。這條線索最后與盧沈二人反清的義舉結合在一起,不但使故事的悲劇氛圍感人異常,而且也同時升華了沈梅娘的形象。沈梅娘的死,是殉了她自己反清的志向,但同時能否也可以說是殉了她對盧信的深刻的愛呢?
沈梅娘的形象是感人的,她的死尤其感人。沈氏的感人之處,不僅在于她是一個知恩必報的義氣女子,不僅在于她是一個敢于愛又不沉溺于愛的明智之人,而且還在于她最終是一個有著很高的民族覺悟與政治目的的熱血的青年。她的不幸命運本身便是控訴戰爭酷殺的最好見證!
上一篇:《碧血洗銀槍》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神偷小千》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