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郎傳奇》
【本書體例】
云鶴澗客著。上卷32回,20萬字,山東文藝出版社1985年1月版。下卷25回,20萬字,山東文藝出版社1986年10月版。
大明萬歷年間,王朝氣數(shù)將近,文官難以治國,武將無以宣威,于是黨議相爭、拳壇風起。就是這個時期,陜西西安府邠州淳化縣中,疏于功名,年近四十的王大員外喜獲麟兒。此兒名文成,喚作王郎,人在這末世之中,竟干出了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yè)。
王郎少不喜經史,專愛舞棍弄棒,探討各家拳路的奧妙,娶妻趙秀英,亦是武林知己。少年出道,敗于惡人張琦,從此立志練功。無意之中得教于螳螂捕蟲敵雀之技,三年刻苦鉆研,創(chuàng)立了傳世的武功——太極梅花螳螂拳。自螳螂拳創(chuàng)始之后,不想因世道黑暗,波及武林,給王郎帶來了無數(shù)的劫難。先是錯結金蘭友,以致于收客惡子,害了養(yǎng)女秋菊的一生。之后,又由于盛名在外,招來不少不服氣的同道,明爭暗斗,欲敗王郎。其中不乏吳小玉這樣要心高氣傲,手段兇恨之人。幸而由于王郎本性淳厚,心胸豁達,都能化干戈為玉帛,避免了一次次結仇的機會。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王郎的藝高德昭,加之嫉惡如仇,愛管不平,招惹了當?shù)匚浣庠犊抠\閹的王華的仇恨。他和他的一群結拜兄弟、當?shù)赜忻膼喊詮堝a、晁閻王、吳契等人,多次陷害王郎,不但告王郎是鄉(xiāng)里一霸,招集武林英雄一齊除掉他,而且多次買通身懷絕技的打手深夜行刺,最后又借閹黨的權勢,要官府捉拿。幸得魏閹被殺,惡人得誅,王郎一家才免于巨禍,隱居終生。
王郎一生,從未滿足于自己的螳螂絕技,他多次云游四方,探訪深山古剎,尋師學藝。由于他出色的功底和他謙虛好學的品性,他先后從無臂師、空海師等人處受到啟發(fā),又拜深山古洞怪老人學過“百獸之母”拳,拜黑茶豹子巖的妙海大師學過“獾頭功”,并把所學融匯于螳螂絕技,終于使螳螂拳成為武壇一枝奇葩。后人有詩贊曰:
擷得百家長,練就超人功。
末世見肝膽,百載傳高風。
本書又名《螳螂拳史演義》,記載了太極梅花螳螂拳的始創(chuàng)過程以及它的不斷成熟。書中對武功的描述俱是寫實,一招一式,沒有胡編亂造之處,從而使我們得以窺探中華武術之奇妙。
中華武術,源遠流長,盛行千年而不衰,海內外已把武術同中國聯(lián)系在一起,習武之人日多。但若非生于斯長于斯,又怎能體味其中之妙呢!這原就是中國特有文化的產物。雖然古今中外俠士劍客處處都有,但誰也沒聽說過羅賓漢或是蝙蝠俠自創(chuàng)過一種流傳于世的拳腿劍法。相比之下,可能中國的好漢們是最不具有神秘色彩的英雄了,因為他們所憑借依仗的武功,原都出自一些最平常的手藝,他們只是靠的勤學苦練,才達到了某種境界。
學武的人都知道,這勤學二字,并不僅僅是跟著師傅學藝,甚至不僅僅是指的跟人學。我們的祖先一定是比我們更接近自然,他們能以一切生存狀態(tài)中學習汲取知識。武術界更是如此。自華陀造“五禽戲”以來,那些日復一日的鷹飛虎跑,猿攀鹿跳,鳥啄蟲掘,越來越成為武術之源,不知有多少悟性高妙之士終日研習,從而促成中華武術的一個最大的特點:善學于物。蛇拳、猴拳、貍拳、螳螂拳、獾頭功……從這些名稱上不難看出來歷。不僅是這成套的拳路,就是那一招一式,一搏一擊之間,也往往是師出于物。這從本書之中可俯拾即是:兔子蹬鷹、白蛇擋道、蜻蜓點水、靈貓撲鼠、螳螂拔枝、繡女紉針、大鵬展翅、猛虎擒羊、白蛇吐信、還有什么虎撲、狗打滾、黃鼠倒鉆窩……這些名稱可不是為了花哨好玩才起的,實實在在是有它的來歷。兔子蹬鷹,學其急中求生之法;白蛇擋道,學其有意糾纏之法;大鵬展翅,學其居高臨下之法;猛虎擒羊,學其穩(wěn),繡女紉針學其巧,白蛇吐信學其刁,黃鼠倒鉆窩學其措手不及,螳螂拔枝學其身高靈活,蜻蜓點水學其輕捷,靈貓撲鼠學其迅猛……,自然中有多少求生之法,武術中就能有多少求勝之招,光憑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中華民族的確聰明不凡。
王郎實在是個了不起的英雄。他年輕時與人比武遭到失敗,竟在無意之間看見一只螳螂是如何戰(zhàn)敗一只要啄食它的鳥兒的。他畢竟是功底深厚悟性高強的武林中人,不僅僅會一招一招的學兔子蹬鷹或是大鵬展翅,而是立即悟出了這小小蟲兒憑借的是什么技巧,那便是他后來記載在拳譜上的“順勁找勁、順手找手”,“四兩撥千斤”之術。他還依照此理,創(chuàng)出了一套閃跳騰挪、進退有據(jù)的螳螂拳。然而,技無止境,螳螂畢竟是蟲技,它能對付的也僅僅是鳥雀而已。若想使螳螂拳日臻完善,則還需新的技藝補充。王郎從未滿足過已具有的技藝,他不僅把古老的貍拳融匯進螳螂拳,更兼探訪深山古剎,請教方外高人,將別人悟出的“百獸之母”拳法和模仿獾用頭鉆開棺材之法而創(chuàng)的“獾頭功”拳法汲取體味,終于創(chuàng)出了名揚海內外的一路太極梅花螳螂拳。
中國人最講究善假于物。荀子曰:“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勝非異也,善假于物也。”不獨君子如此,此理亦運用于武學。《王郎傳奇》一書中有這樣一段關于借勁的說教,是妙海大師對王郎所言,人在馬上挺槍而刺,其勁道遠勝過站立之時;奔跑之中出拳猛擊,勢如泰山壓頂。可見要想加大攻擊的力量,就要學會善假于物,不僅僅是騎在馬上才有巨大的勁道,而要鉆研那種不騎馬而有如騎之迅猛,不奔跑而具備更大的發(fā)力的方法。從速度之中求速度,這樣才會有更大的進步。王郎聽完此言,頓覺受益非淺,不禁雙膝跪地,叩謝不已。
王郎的太極梅花螳螂拳,舞動起來腳踏梅,身形不離八卦,招招勢勢相生相克,學螳螂斗雀之以柔克剛,以巧化猛,拳腳復融,拳隨意動。取之于螳螂之巧,又融匯“貍拳、暗腿、獾頭功”各項絕技;外援螳螂之形,內合太極之變,實在是中華武林不可多得的奇妙功夫。所幸自王郎歸隱山東萊陽之后,授徒不已,至今尚未失傳,我們依然有幸得以欣賞這絕妙的武林奇技。
上一篇:《玉龍血劍》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璽蹤劍影奇?zhèn)b傳》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