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朔七雄》
【本書體例】
白羽、黃英著。10章,11萬8千字。收入江蘇文藝出版社1988年3月版《東方傳奇文叢》第1輯。
山西省有兩家英雄,一個叫婁玉,一個叫盧俊,二人身懷絕藝,在大同府開一鎮遠鏢局,仗著聯絡廣泛,幾年保鏢并未出錯。這日有一慶豐銀號的一枝二十萬兩鏢銀,由鎮遠鏢局的鏢師梅子玉和于斗二人,加上抱旗喊堂子的老江湖崔三等,押往山東。眾人來到河南彰德府地面,忽被幾個劫路的劫走了鏢銀。對方自報門號是尹家林的尹成、尹昌兄弟,專來找鏢主的晦氣。
梅子玉于斗二人回到大同向婁玉等分說明白,婁玉盧俊也想不起如何得罪了姓尹的。崔三提醒說莫非是師門有舊仇,而今重新找上門來。婁玉等也委決不下,只好讓崔三帶信去紅柳坡七雄堡找師門河朔七雄拿主意。
原來河朔七雄乃七位江湖大俠結義兄弟,老大赫連民,老二邱雨,老三谷玄真,老四白澤,老五江泊,老六云清輝,老七東方玉。這幾位自幼闖蕩江湖,各懷絕技,殺奸除惡,名振江湖,現正在紅柳坡安亨晚年。婁玉即是邱雨的徒弟,盧俊是江泊的徒弟。崔三代著婁玉的信來到紅柳坡后,正遇保定燕冀大俠裘逸欲訪陜西鳳翔古楓林陜西二老,路過此地來看河朔七雄,聽說后,說出了尹家林尹氏三兄與陸貞、霍星明等小英雄的結拜情況。這使二爺邱雨想起一件事來。
二十多年前,邱雨到蘇州訪友,遇一惡棍持刀欲逼奸一貧婦,邱雨打聽得此人乃附近陸家疃百步神拳陸天霖的長子陸元,第二天便登門斥責陸氏。不想陸天霖不肯當面認錯,故與之交手。邱雨打死陸元,擊敗陸天霖,不久陸天霖也氣恨而死。他知道陸貞即陸天霖的三子,學成武藝,今來尋仇。河朔七雄弄清了事情的原委,便請裘逸出面調停,要回鏢銀。
原來尹氏三兄弟是少林寺方丈金面佛法源長老的徒弟。陸貞也確是陸天霖的三子。他從小聽說父兄被邱雨打死氣死,便立志習武,將來報仇。后他經過千辛萬苦拜武昌通貞觀隱俠通真子為師習得一身技藝,雖經師傅剖白知邱雨打死兄長乃出于江湖道義,此仇不能再報,但也懷有惡氣。陸貞下山后,無意中搭救了與三個惡人相斗的尹成,兩人遂同至陸家。陸貞的二哥陸亨貪財忘義,陸貞受了不少氣,待母親死后,在二哥的箱中盜出一筆財物便與尹成同赴尹家林,并留柬懲戒陸亨。陸尹二人來到淮河南岸碼頭鎮,聽說此地高家堰的三個惡霸莊主高義、高智、高信正在封河勒索過往行人,并趁機欺侮本來不幸的駱氏母女,因此路見不平,前去懲治高氏三惡,巧遇小英雄駱敏來救自己的母親和妹妹,又結識了駱敏的師兄霍星明,眾人一起大破高家堰。
陸尹霍駱四人等一起來到尹家林,與另外二尹一起結拜為兄弟。從此,諸人干起了打富濟貧的勾當。這日恰遇鎮遠鏢局押鏢銀路過,陸貞想起前恨,便邀眾人一起劫了鏢銀,意欲向河朔七雄顯一下手段。
再說婁玉赤手來尹家林要鏢,裘逸在后跟來調停,陸貞等只是不依,非要邱雨出面不可。邱雨等聽說后趕來,與陸貞等切磋武藝,點到為止,又勇探明志樓大顯雄風,兩方終于罷手,互相佩服,陸貞博回了面子,鎮遠鏢局的銀子也完璧歸趙。
白羽是中國舊武俠小說北派的代表作家,因他的小說不尚玄說空談,每每切于時弊,反映社會,故有人稱他的小說為社會武俠小說;又因他的小說寫到武打時,一招一式,宛然行家里手,形象逼真,故也有人稱他的小說為純技擊小說。但是,不管說他為社會武俠小說也好,還是說他為純技擊小說也好,其著眼點,概為小說的內容,卻同時忽略了白羽小說的語言功力。而我們認為,作為一位有著深厚的文化修養的作家,白羽的小說最為突出的特點,卻正是在于他對文學語言的駕馭能力,正是體現在他對人物心理的準確把握、乃至由此而決定的他對人物語言的卓有韻味與成效的設置之上。白羽可以說是一位語言大師。
如所周知,白羽的武俠小說所敘述的故事,往往不是武林正反兩方面沖突的直接敘寫。出現在他的武俠小說中的人物很難說哪一個就是典型的正面人物,哪一個是典型的反面人物。作者往往只注意這些人物的性格刻劃,不依靠行為規范的正確與否、以及故事本身的戲劇性來提高自己作品的普及性與可讀性。他往往在同是正面人物的中間,通過性格的矛盾來展開情節,鋪敘故事。這部《河朔七雄》,便是這樣一部作品。
《河朔七雄》里的矛盾雙方并非有一方堪稱武林敗類,而另一方則出于公道,仗義施懲。作者先是交待了河朔七雄一方幾十年來在江湖上除惡務盡、威震四方的作為,然后又通過插敘的手法,將尹家林六位好漢的仗義、正直、嫉惡如仇,淋漓盡至行反映出來。而導致這二方之間矛盾沖突驟然爆發的唯一原因就是,陸貞雖然懂得武林道義不容許他為父兄復仇,但也怕如不顯示一下手段,卻怕江湖上從此小覷于他,以為他不為父兄報仇、并不是他礙于正義不想報仇,而是他因缺乏本事而不能報仇。因此,陸貞不惜冒然向一世英名的河朔七雄挑戰,也不愿讓自己初入江湖,便在天下英雄面前丟了面子、折了銳氣,盡管他實際上并不想借機重翻舊賬,公報私仇。這是他的性格使然,是初生牛犢一時負氣的結果。因此,看起來,雙方的爭議與比試確是一場意氣之爭,而并不是什么撫正除惡的生死較量。在這場比試之前,雙方已都在心里做好了點到為止、消除誤會,彼此和解的準備,這也是他們的共同愿望。
正因如此,所以,彼此在劍拔弩張之前所不能不交待的一些場面話,不能不擺開的似乎要在天下英雄面前理論一番的理由,便顯得格外富有內涵與重量,格外引人注意。這些大段大段的對話,針鋒相對,或機變百出,或滴水不漏,確是極富辯才,長于口舌之利的,顯示出作者的機智與筆力鋒芒。如小說一開始鏢銀被劫時雙方的談話,尤其是最后婁玉赤手索鏢、裘逸從中調停時的彼此的談吐,更是大開大闔、剛柔并濟,雖偶嫌強辭奪理,但也畢竟能自圓其說,有使對方無言以對的威力。
小說中對陸貞這個形象的刻劃,可謂功力獨到。這之中的心理描寫的運用,堪為后學者效法。
白羽
本名宮竹心。1899年生。山東東阿人。中國現代著名武俠小說家。早年在北京郵政局供職時,曾從事文學創作與翻譯工作,向魯迅求教,得到魯迅的熱心幫助。后曾任教師、職員,又在北京《國民晚報》、《世界日報》、天津《北洋畫報》任記者、編輯,著有《片羽》、《雕蟲小草》、《心跡》、《話柄》等。1938年以后,開始創造武俠小說,為北派武俠小說的重要作家,其代表作有《十二金錢鏢》、《武林爭雄記》、《聯鏢記》、《偷拳》、《龍舌劍》、《毒砂掌》、《血滌寒光劍》、《大澤龍蛇傳》、《劍底驚魂》、《牧野雄風》、《河朔七雄》、《摩云手》等。1966年去世。
上一篇:《江湖黑馬》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泰山俠女》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