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和》評價|簡介|文學主要成就|作品風格
沈和有一個外號,叫“蠻子漢卿”。
鐘嗣成《錄鬼簿》有沈和的小傳說:“和字和甫,杭州人。能詞翰,善談謔。天性風流,兼明音律。以南北調合腔,自和甫始。如《瀟湘八景》《歡喜冤家》等曲,極為工巧。后居江州,近年方卒。江西稱為蠻子關漢卿者是也?!?/p>
這里的“蠻子”,是指南人,說他是“蠻子漢卿”,就是肯定他是南人中達到關漢卿那樣水平的曲家。這個評價,在元代是很高的。
沈和,字和甫。生年不詳。杭州人。其生父早逝,母再嫁黃姓。元代后期知名曲家黃天澤即其同母異父弟。后寓居江州(今江西九州)。所作〔仙呂·賞花時〕套數,有“棄朝中俸祿,避風波仕途”,“不求玉帶掛金魚,我則待離塵世訪江湖”等句,他可能出仕為官,或即官于江西,后辭官隱居。
沈和能詞曲,善書法,通音律,在江南地區享有相當高的聲望。
元代前期,幾乎是北曲的一統天下,而宋代后期在南方已經出現的南曲,幾乎成為絕響。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北人對南方的控制和影響小了一些,南方的南戲和南曲也有所抬頭,而且還出現了南北合套的新形式。這種南北曲調交互使用的新形式,不僅使人耳目一新,更主要的是促進了南北地區間民族音樂的交流與融合,擴大了曲調的來源和容量,豐富了曲的表現功能,對于曲的進一步發展是一重大貢獻。但是說南北合調是自沈和始,稍微有點武斷,其實在沈和之前,關漢卿、鄭光祖等人已經用過(前面介紹鄭光祖時已經引用到)。
沈和所作散曲,今僅存《瀟湘八景》一套。北宋宋迪繪了《八景圖》,分別是“平沙落雁”“遠浦歸帆”“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夕照”,合稱“瀟湘八景”,原圖已佚。馬致遠已有〔雙調·壽陽曲〕分詠“瀟湘八景”。沈和的這一套〔仙呂·賞花時〕《瀟湘八景》,不僅僅是寫景,而且融入了作者的主體精神,與其說是詠景,不如說是借景抒懷。比如下面兩曲:
〔賞花時(北)〕休說功名,皆是浪語,得失榮枯總是虛,便做到三公位等何如。如今得時務,盡荊棘是迷途。便是握霧拏云志已疏,詠月嘲風心愿足,我則等離塵世訪江湖。尋幾個知音伴侶,則等林泉下共樵夫。
〔寄生草(北)〕春景看山色晴嵐翠,夏天聽瀟湘夜雨疏,九秋玩洞庭明月生南浦,見平沙落雁迷芳渚。三冬賞江天暮雪飄飛絮,一任教亂紛紛柳絮舞空中,爭如俺儂家鸚鵡洲邊住。
和馬致遠的《瀟湘八景》相比,更多一些南人的細膩委婉。
上一篇:《汪元亨》評價|簡介|文學主要成就|作品風格
下一篇:《王和卿》評價|簡介|文學主要成就|作品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