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奇俠傳》
【本書體例】
張永安著。55章,28萬字。山東文藝出版社1985年8月版。
孫祿堂年少喪父,與寡母相依為命,投奔舅舅家,在舅舅的毛筆廠做學徒。他的聰明和勤奮,頗受李魁元的賞識,李魁元收他為徒,把自己的“十路彈腿”傳給孫祿堂。孫祿堂在習武之余,刻苦讀書,《三字經》、《百家姓》,執筆繪畫,臨帖練字,背誦古詩詞古文。幾年后,孫祿堂拜形意拳大師郭云深為師,武功進步很快。郭師傅打死了土太歲竇憲鈞,被抓進監獄。孫祿堂辭別師傅回到闊別8年的保定。訂親之后,他立即去北京拜程廷華為師,練習八卦掌。他的八卦掌練得出神入化,同時也練就一手神奇的點穴功。和惡煞“蓋三省”的一次較量,顯示出他功力的深厚。3年后,孫祿堂剛剛成親,就云游到四川峨眉山拜見知真大師,路上他結識了些武林高手,虛心地向他們請教,懲惡揚善。在四川飛龍峰下聽知明長老講解《易經》。程廷華師傅曾經告訴過他,要更深地掌握八卦掌的要領,其實妙諦都在《易經》之中。知明長老教他奇門遁甲。閑暇時,孫祿堂和山上的黑猿撲打戲耍,他的輕功不知不覺中大有長進,人們號之曰:賽活猴。當他到峨嵋山找知真大師,不意闖進三游洞,在此苦練書法,研究峨嵋武當派的動靜功。
1900年仲秋,只身進京,奔赴困難?!缎脸髼l約》簽訂后,孫祿堂在家鄉辦起拳社。他還應邀到奉天都督府教授武技。和俄國力士彼得洛夫一較高低,使彼得洛夫大敗而歸。
1910年,孫祿堂在北京收徒,一邊著手著書。1921年,日本著名的武士坂垣一雄也敗在孫祿堂的手中。孫祿堂寫下了許多體會深刻的武術著作。
三十年代,他在上海等地傳授武術,在故鄉組織“國術研究社”。1933年無疾而終。
孫祿堂,晚號涵齋,外號活猴。他是我國武術名家,難得的文武全材。他精通武藝,擅長輕功,點穴、形意、八卦、太極奧蘊,融會貫通,獨創孫式太極拳,并著書立言闡明太極、形意、八卦的原理精義,由于他文武皆能,在他的著作中,最奧妙的原理精義,他都能以深刻的體會,用最簡潔明了的語言寫出來。
《武林奇俠傳》就是寫孫祿堂學藝無止的一生,他先在李魁元門下學“十路彈腿”功,又先后拜形意拳大師郭云深、八卦高手程廷華為師,練習形意拳、八卦掌二十天,他喜歡游歷天下,訪名山,尋名師,動、靜功、輕功、奇門遁甲都一一涉獵。
他是個武術奇才,在文學上也是多才多藝。他年輕時,喜歡背誦古詩文,喜歡繪畫,臨帖。所以他不但能著書立說,還練就了一筆好書法,深得“羲之,懷素書法之要領”。
孫祿堂自己也說:“我的書法,得力于我的劍術?!弊怨乓詠?,就有書、劍相通之論。也許不止是書劍罷,中國的棋、琴、書、畫、武術大概都是相通的。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表意。
劍術和書法聯系又十分密切。東晉的王羲之就是看到公孫大娘的劍器舞而得書法之精妙。唐代杜甫寫的《睹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耀如羿射心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他把公孫大娘的劍器舞神話了,有些人也確實從中品出了味道,唐代的“草圣”也曾自言:“始吾聞公主與擔夫爭路,而得筆法之意,令見公孫氏舞劍器,而得其神?!?/p>
可見,劍術和書法的精髓是一致的。劍術和書法在氣勢上是相通的。真氣注于劍柄,劍似蛟龍出海,又恰似柔蛇纏身,要動、要靜、要剛、要柔,要快、要慢,都可隨心所欲,心動、意動而劍動,心在、意在而劍在。書法也是一樣,它是門寫意藝術,完全是寫一種心意,發泄出一種氣勢,或剛健、或柔和,或凝重、或靈動都在心意之間。如同高山流水,身不在其境,意在其中。
孫祿堂深得其中要領,劍術、書法相得益彰。他手里,筆劍統一。以劍之舞姿,運用于書之轉折,以劍之腕力,運用手書之腕力。書劍相通,不習劍者是難以領會的。
他之所以能成為一代武林高手,與他涉獵范圍廣博,沒有門戶之見相關,也和他對武功技藝精髓的深刻體會有關。
大師程廷華告訴他:“你若有志進一步深造,不妨回去好好研習《易經》,八卦拳的精義包涵在這部書中?!?/p>
八卦練習時其動力完全是來自于丹田,是原來潛在的動量,就象一條沉睡的龍,盤伏在丹田里。八卦就是要它呼之即出,收之即住。
《易經》就是關于陰陽之氣,動、靜之玄妙的論述。孫祿堂從北方走遍南方,聽知明長老講解《易經》精心體會,融匯一體,指導自己武功練習。
中國功夫,和中國的琴、棋、書、畫等中國文化一樣,古老而神秘。這正是現在科學家們樂于研究的對象。
上一篇:《武林天驕》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武林奇緣》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