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楊舍命偷拳》
【本書體例】
宮白羽著。22章,約15萬字。又名《偷拳》,初連載報刊。有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版單行本。
河北廣平府富家子弟楊露蟬自幼體弱,習武強身。他天性聰穎,換了兩個師父,都不能滿足,未學到真正上乘武功。后一師父辭前指點他說,河南懷慶府陳家溝子有一隱居奇人陳清平,自本太極生兩儀之理,演為拳術,名為太極拳,頗負盛名。
露蟬聞訊大喜,但直至五年后父親故去,方才脫身前往拜師。他初到陳家溝子,不料路見不平,為救助小販,與陳清平的最小弟子方子壽動起手來,被他打敗。陳清平本因顧慮徒弟中有為非作歹的,不愿再收徒,加之方先進讒言,于是拒絕楊露蟬拜師之請。盡管楊苦苦哀求,仍決意不收,甚至予以辱罵。楊只得憤然而去,臨行約定十年后再來較量。
五年后,陳家大院忽出一奇事。院內(nèi)外天天清早都打掃得干干凈凈又非家人所為。陳清平一問才知道是個啞巴乞丐露宿過道,每天打掃的,他以為是乞食之求,也未放在心上。方子壽出師后,忽然在村中一暗娼家出了人命案,娼婦卻一口咬定方,致使他下獄。雖經(jīng)陳清平奔走營救出來,已是聲名蒙污。陳久訪不得真情,郁郁不樂。其后突有一不知姓名的自稱弟子者暗中投書報明元兇,才使冤案水落石出。
一日寒冬,陳清平起身見啞丐在門外幾乎凍死,便收留他當了長工,打掃比武場子,人極勤快。陳身患傷寒重病時,又是啞丐日夜服侍,方轉(zhuǎn)危為安。這天夜里,陳宅火起,啞丐拼死將初愈的陳清平救出,更得陳家視為心腹。縱火者又不明不白地死于村外。陳清平痊愈后,召集眾徒傳授太極真功,不意發(fā)現(xiàn)有人偷看。四下圍捕,抓獲一看卻是啞丐。眾人以為是奸人臥底,惱怒之下要將他處死。啞丐情急,竟開口道出真情。
原來這啞丐正是楊露蟬,他因拜不成,又輾轉(zhuǎn)出外學藝。五年中遇到收徒騙財?shù)拇蟾妥有臁⒓m徒作惡的地堂曾、大騙子手宗勝蓀。絕望中只好化裝再來陳家,以啞丐做苦力之活,一片苦心,只為學拳。
陳清平派人細訪所述件件是實,深之感動,毅然決定收他為徒。六年后又將真?zhèn)魇谒蓷钌暇煟诿C王府比武,與武林名家董海川打成平手,擊敗京師九城十一高手,從此太極拳威震京師。
這是一件真實動人的武林學藝故事。
書中并沒有邪惡與正義兩大幫派的拼死搏斗,甚至也沒有明顯的反面人物,卻能合情合理、扣人心弦,是在于作品始終抓住了楊露蟬學藝的一片真情。他并沒有血海冤仇等著要學成去報,也不為掌握絕技闖蕩江湖、開設鏢局。促使他一心一意扎進陳家,不惜裝啞行乞、吃盡種種苦頭的意念,只是因為他醉心于太極拳——這門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而太極陳絕藝在身,也未嘗不想使其宏揚光大、后繼得人,但他始終秉守武林道德,不輕易授人,也決不準弟子為非做歹。一波三折的磨難和誤會便在兩個正面人物之間展開。
作品刻意安排楊露蟬初次拜師不成,轉(zhuǎn)向江湖學藝的一段經(jīng)歷。通過擇師非人,被騙子、奸人大竿子徐、地堂曾、宗勝蓀等欺騙后,復上陳家的情節(jié),表現(xiàn)出楊露蟬不以自己感情為是非,為追求真諦而勇于折腰的胸懷,同時也襯托出太極陳與匪類相比的高潔道德。偷藝,本是武林界的大忌,為人所不齒的手段。而發(fā)生在楊露蟬身上,卻使人感到其質(zhì)樸、真摯,產(chǎn)生同情之心。作品以此稱頌了楊露蟬潛心向?qū)W、吃苦耐勞的非凡毅力;也贊譽了陳清平嚴于律己、不沽名釣譽的武林道德。盡管沒有用較多的筆墨渲染太極拳的神妙,描繪楊露蟬得真?zhèn)骱蟮纳裢瑓s已令人喟嘆:有徒若此,何患藝不驚人!
宮白羽是三十年代中以描述神異武功為主的“超技擊”派小說家代表,但本書行文質(zhì)樸,敘事真實,富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是一部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上乘作品。
上一篇:《太平云龍劍》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太極陰風掌》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