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有仁德的人學習,是一件無限好的事情
原典
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
譯釋
能夠和那些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他會讓你的德行與日俱增,錯誤慢慢地減少。
解讀
環境造就人生,要多親近仁者
人有好壞之分,和一個人接觸時間長了,就會受到影響。因此,《弟子規》提出了要學會親仁。在古人看來,和那些真正的仁者接觸,自己就會自然而然地好起來。和那些優秀的人接觸,多向他們學習,自己也就會獲得進步,并且過失也會越來越少。這也就是人們經常所說的“近朱者赤”。
一般來說身邊有什么樣的人,自己就會很容易變成什么樣的人。正是因為如此,我們在生活之中要多親近“仁者”,多向優秀的人學習。一般來說,那些沒有作為的人有著各種各樣的惡習和缺陷,而那些成功的人有很多相似的優點,而這些優點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每一個人都是一本書,而優秀的人是一本財富書。
孟母三遷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故事,孟母為了讓自己的兒子有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曾經三次搬家。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家住在一座山下,山上有很多的墳地,孟子就學著很多人的樣子又跪又拜。孟母這個時候害怕自己的兒子誤入歧途,就把家搬到了集市上,但是,他家的鄰居是一個屠戶,孟子每天都學他吆喝賣肉。孟母十分擔心孟子學壞,就又把家搬到了一個靠近學堂的地方,這個時候孟子每天聽到讀書聲和先生的教導,學堂里的讀書聲也吸引孟子,孟子漸漸地喜歡上念書了。孟母這個時候滿意了。在孟母的努力之下,孟子終于找到了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后來,孟子拜孔子的孫子子思為師,最后成為了偉大的思想家,被人們稱為“亞圣”。
孟母就是因為知道一個人所處的環境對他有很大的影響,所以一次又一次地搬遷。我們也都知道,一個資質優秀的人,如果身在成功者之間,那么他取得的成就將會是無法估量的;即使是一個資質平平的人處在成功者之間,他想不成功都很難。
美國有一名叫阿瑟·華卡的銀行家,他之所以會取得成功,主要是因為他少年時期的一件事情。
一天,華卡在雜志上看到實業家威廉·亞斯達的故事,就對他很崇拜,希望有一天可以見到亞斯達,也希望自己成為他那樣的人。終于有一天,華卡見到了亞斯達。華卡這個時候很激動,他緊張得忘記了問好,連忙問亞斯達說:“您賺錢的秘訣是什么?”亞斯達說:“多結交比自己更優秀的人,只有這樣你才會變得比他們更優秀。”聽完這句話的華卡受益匪淺。從此以后,他隨時都實踐著這句話,在不到5年的時間,他如愿以償地完成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了一個銀行家。后來有人對華卡很崇拜,很多人向他討教經驗,華卡每一次都說:“我希望你向比你優秀的人學習,這對自己很有益處。”
華卡的做法是值得很多人借鑒的。把優秀的人當成自己的學習榜樣,這也是華卡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很多人都認為“朋友多了路好走”,也就是說朋友多了就行,不分好壞,這個時候你就有可能被那些不好的朋友拉下水。因此,一個聰明的人,交朋友的時候是謹慎的,他們對交友也抱著寧缺毋濫的態度。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在這些人之中,有一些是品德高尚的人,有一些是品德低下的人。然而,我們不能見到什么就學什么,要學會擇善學習。因此,多和那些仁者打交道,這有利于為自己營造良好的環境,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品行。
弟子規精華
要想讓自己的德行有所提高,就要選擇良好的環境,多接觸那些仁者。一個人如果想有所進步,就要多結交良師益友,這樣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好。
上一篇:名望不是靠自我標榜獲得的
下一篇:好的形象,是美好一天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