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公五虎劍俠圖》
【本書體例】
史金旺、李冬梅著。40回,27萬5千字。黃河文藝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明朝萬歷年間,奸佞當道,朝綱廢弛,諸侯割據,圖謀不軌。萬歷皇帝心急如焚,為拯救朱明王朝的統治,特開恩科,廣攬賢士,以振社稷。這時,已退朝隱居十八年的南包公海瑞,聞訊后,即命其子海孝童赴京趕考,為國出力報效。
奸臣張居正對海瑞父子恨之入骨。海孝童趕考路上屢次遭到張賊一伙的加害,幸得赤面虎馬俊,女俠羅碧霄搭救,才歷盡艱險,到達京城。金榜題名,得中狀元后,他秉承父志,聯合忠臣王錫爵,在五虎劍俠(飛天玉虎——白云龍,赤面虎——馬俊,抓地虎——朱照陽,穿山虎——陳孝飛)的幫助下,同張居正為首的一伙奸臣閹黨進行了殊死的較量。
奸臣見海孝童考中狀元,深恐其成為日后的心腹大患。于是在海孝童省親回家的路上設“撒粉計”行刺,但被眾英雄識破,未能得逞。老賊又心生一計,上奏天子,保薦海孝童到是非紛雜的宛平縣任職,明薦實貶,以此為難海孝童,誰想海孝童變害為利“坐宛平,除惡少,大快人心”,又一次挫敗了張居正的陰謀。
蘭州逍遙王爾彬,有稱孤道寡之意。他勾結武林敗類風流道姑白三娘、活閻王謝豺,盜取傳國之寶“五龍珍珠杏黃袍”,只等龍袍到手就登基升殿,自立為王。張居正聞知,又指使兩賊在“聚寶樓”留下陷害海瑞父子的藏頭詩,才引出了“斬除曹霸”、“大鬧朝堂”、“巧破龍袍案”、“踏平霸王莊”等一系列扣人心弦的故事。最后,在眾位英雄的幫助下,海氏父子終于徹底粉碎了張居正的陰謀,捍衛了明朝的江山。
朝廷腐敗,奸臣當道,國家處于危難之際,一位或幾位英雄豪杰挺身而出,打抱不平,救民于水火之中,這是武俠小說傳統的故事模式。《大明海公五虎劍俠圖》就是這種模式的代表作。
小說的開頭是典型武俠小說的開場白:“話說……”只幾句把歷史背景介紹得干干凈凈。緊接著,重要人物海瑞、海孝童先后登場,全書由海孝童赴京趕考,回鄉省親,上任宛平,追查龍袍,出使蘭州幾件重要事件串聯,“五虎劍俠”相繼亮相穿插其中。如果說,《大明海公五虎劍俠圖》是一串珍珠,那么,海孝童就是連結珍珠的線索。小說的題目雖然將“大明海公(海氏父子)置于“五虎劍俠”之前,但從全書的作者傾向看,五虎劍俠才是全書刻畫、贊頌的中心人物。海氏父子的率先出場也只是故事情節的需要,所以,海氏父子只能算是排在武俠劍客之后“重要”人物。這種結構上的安排在一般小說中并不多見,而在武俠小說卻堂堂正正,因為,這才符合“武俠”小說的性質和特點。
小說主要描寫了“五虎劍俠”輔佐海氏父子懲邪罰惡的故事,但作者著墨最多,刻畫最成功的還要算“千里獨行俠赤面虎”馬俊。
小說的第一回,海孝童奉父命進京趕考,不想路遇歹徒截殺,生命危在旦夕,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只見紅光一閃,赤面虎馬俊彈石解圍,飛身趕到登臺亮相。做為主人公,馬俊一直貫穿作品的始終。哪里有不平,哪里有邪惡,哪里就有馬俊。他武功蓋世,俠骨英風,正氣凜然,是小說作者武俠精神的集中體現。
小說“為友報仇”一段對馬俊的刻畫最為淋漓盡致。馬俊的朋友被賤婦美蓉伙同奸夫惡少萬虎謀害,馬俊聞知怒火中燒,闖婚宴,洞房擒住一對狗男女,將其推至朋友墓前,掏心挖肝祭奠亡靈。而后,他割下二人人頭,提之行于鬧市,高聲叫賣,聞者如潮,無不驚駭,馬俊卻處之泰然,將兩頭賣給萬虎家收得銀一千五百兩,布施于貧民父老。官差前來抓拿,馬俊不慌不忙,欣然而往。公堂他怒斥貪官,輕功戲衙役,揚長而去。千里獨行俠的風采好不瀟灑。這一富于傳奇色彩的人物形象,寄托了民眾對俠客、俊杰崇仰、敬佩的思想感情。而一連串撲朔迷離,令人眼花繚亂的驚險場面的巧妙設置,又體現了作者對中國古典小說技法的繼承和借鑒。談到這點,讓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十四回的一段場景描寫,這也是十分精采。
劉鋌、劉豐奉旨征伐反王朱彬,被困“伏虎陣”。劉豐拼死突圍回京求救,張居正反誣劉氏父子投敵。萬歷皇帝偏聽偏信,金殿之上舌劍唇槍、“陰云”密布。作者欲揚先抑,先安排萬歷皇帝向兵部侍郎詢問戰事及劉氏父子的情況,兵部侍郎不知,萬歷勃然大怒,當即押上劉豐,不容分辯喝令推出斬首,劉豐大喊“冤枉”,百官震驚,卻無人敢上前求情,而奸臣張居正卻幸災樂禍、喜形于色。就在這萬分危急時刻,老和尚王錫爵出班跪倒冒死求情,慷慨陳詞,萬歷聽罷面色稍有緩和。緊接著,海孝童及時趕到,御史安天健,翰林晉應槐也為劉豐求情……這時,讀者才長長出了一口氣。
中國傳統武俠小說注重情節和人物動作刻畫的優秀傳統,在《大明海公五虎劍俠圖》中都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和發揚。在當代大陸的武俠小說里,無論是從小說的情節結構,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題思想的開掘等幾方面衡量、比較,《大明海公五虎劍俠圖》都算得上一件精巧的藝術品。
上一篇:《大寶傳奇》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大明湖畔龍蛇斗》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