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三俠》
【本書體例】
白佩玉、方殿著。44回,25萬2千字。黃河文藝出版社1988年版。
故事發(fā)生在唐朝。唐中宗李顯生性懦弱,被武則天廢掉帝位,謫居房州。一日李顯長子隆基前去探望,卻遭繼母韋后嫉恨、暗算。隆基在大唐三俠李靖張鼎、張初臣的幫助下才免遭毒手,隆基遂拜“三元俠”李靖為師練習(xí)武功,闖湯江湖,等待時機。
幾年后,武則天駕崩,李顯重新登基。隆基得以還朝。恰逢番兵進犯,隆基討帥印出兵掃北。初戰(zhàn)報捷,后一時大意被番兵圍困在洪洲,情況危急。這時隆基在流落中訂情的兩位姑娘張子伯、王淑英為救情人在武科場大顯身手,爭得帥印,率兵洪洲解圍,與隆基合兵一處大敗番兵。韋后得知后怕隆基得勝歸朝自己更無寧日,于是,她設(shè)計毒死李顯,私立太子,垂簾聽政。隆基在兄弟隆俊的幫助下,鏟除了韋后及其余黨,推皇叔李旦為帝,不久李旦駕崩,隆基即位。北羅漢的惡徒張冒得知懷恨在心,夜闖皇宮行刺隆基未遂,又搶走太子。張子伯和大唐三俠暗中追尋,協(xié)同北羅漢鏟除了張冒、銅頭僧等武林?jǐn)☆悺?/p>
事隔不久,山東遭受蝗災(zāi)。三王李愔奉旨賑濟放糧,卻不顧民生疾苦,強霸民女逼死人命。張子伯為民除害斬殺了李愔,上朝面君,隆基看見張子伯追念往日舊情,挽留子伯,不料張氏早已斬斷塵念,揖首飄然而去。
武俠小說作為一種文學(xué)藝術(shù)形式是中國獨有的,歷史源遠(yuǎn)流長。現(xiàn)代武俠小說表現(xiàn)在手法、藝術(shù)特色等方面的形成和完善,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是繼承了舊時代俠“話本”優(yōu)秀的藝術(shù)手法而發(fā)展、演化來的。例如,現(xiàn)代武俠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有很多是直接取材話本,而幾乎所有武俠小說都約定俗成地采用“章回式”結(jié)構(gòu),每一段故事結(jié)尾懸念的設(shè)置,更擺脫不了,“話本”的影響。《大唐三俠》就是一部直接將武俠“話本”進行文字處理、改編的武俠小說。
小說共四十回。以唐武周至天寶年間為背景,以李隆基逃亡、登基為線索,向我們展現(xiàn)了唐王朝朝廷內(nèi)部政變的血腥、殘酷;邊塞抗擊外族入侵的烽火狼煙;以及廣大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熱,謳歌了以“大唐三俠”、張子伯等為代表的武林豪杰舍身報國、行俠仗義的英雄行為。作品所反映的重大歷史事件,如:武則天篡權(quán)、李隆基登位基本上是真實的,但全書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十之八九都是虛構(gòu)的,帶有很強的傳奇色彩。作者在從“話本”到小說的改編過程中保留了大量“話本”所特有的口語詞匯,對人物心理、行為的刻畫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二十回程寶銅(程咬金的后代)大戰(zhàn)番將張冒時的心理描寫就很富代表性,“程寶銅說罷,就要掄斧,又一想:不行!俗話說:‘光棍不吃眼前虧。’這小子能耐不小,連薛訥(一個比程寶銅武藝高強的將軍)都敗在他手下,我也別白送死了,溜吧!想到此處,朝張冒一樂取笑道:‘張軍師,大人不記小人過,我也不愿跟你一般見識。我若把你打死那算欺侮你。你等著,我去叫我徒弟與你交手’,說罷,撥馬就跑。并且,還高聲吵吵道,‘喂——徒兒們,過來!替師父教訓(xùn)、教訓(xùn)他……’”廖廖數(shù)語,一個潑皮活寶、“小程咬金”的形象躍然紙上。程寶銅這個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正是得利于口語化語言的質(zhì)樸、率真。《大唐三俠》的故事情節(jié)雖然是單線索,但整部小說卻環(huán)環(huán)相扣,并不呆板、單調(diào)。充分繼承了中國古典小說、武俠“話本”重視情節(jié)刻畫的傳統(tǒng)。小說的開始先寫原兵部侍郎張柬之罪遭滿門抄斬,只有女兒張子伯得到紅拂女張初臣的搭救脫險。而后,張子伯就突然從書中“消失”了,直到書的第九回學(xué)成武藝,下山報仇的張子伯才以“花子幫”(乞丐組織)的面目出現(xiàn)。此時,作者又特意安排了李隆基和張子伯的“不期而遇”使得書開始的伏筆有了交待,為后來情節(jié)發(fā)展作好了鋪墊。小說情節(jié)最離奇動人的是后十四回。
8月15日張冒蒙面夜闖皇宮,行刺李隆基、搶走太子,而在他身后一直有一條黑影若即若離,這人到底是誰作者沒有急于點破而是給讀者留下一種懸念。在玉貞觀張子伯明明見到了被張冒等人暗害的紅拂女張初臣的尸身,而第37回,當(dāng)銅頭僧楊煥剛剛爬出地洞口暗自慶幸逃脫了北羅漢懲罰的時候,一抬頭卻撞見了仗劍怒視的紅拂女,書中層層機關(guān),錯落有致,令人目不暇接。
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與否,是衡量一部小說藝術(shù)成就高低的重要標(biāo)準(zhǔn)。《大唐三俠》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其中以張子伯最為生動、豐滿。
張子伯做為小說的重要人物,貫穿小說的始終。小說的開頭以張子伯一家慘遭抄斬為引子,以張子伯出家為終曲。向我們敘述了張子伯的成長、變化過程,這中間交織著她的國仇、家恨,以及她同李隆基纏綿悱惻的愛戀。
作為一個家破人亡,失去父母的孤兒,張子伯的童年是在凄苦、悲涼中度過的,她的心中沒有愛、溫情,有的只是復(fù)仇的火焰。這一切造就了她傲岸不群、蔑視權(quán)貴的性格。在白云觀她愛上了化名李龍的李隆基,但當(dāng)她得知李隆基的真實身份后并沒有喜出望外,更沒有象李隆基的另一個未婚妻一樣倒身拜倒他的腳前,而是冷冷的說道:“我愛慕的是李龍,而不是李隆基。”她愛的是李隆基,不是他的榮華富貴。當(dāng)她得知李隆基兵困洪洲,糧草危急的時候,又只身女扮男裝校場比武奪印,進番營巧盜藥,闖幽州勸服金屏女,不畏艱險。而當(dāng)她得知李隆基不能把全部的愛獻(xiàn)給她時,又?jǐn)嗳浑x開了李隆基。書的結(jié)尾,張子伯將當(dāng)年定情的玉佩還給了李隆基后,飄然而去,使張子伯的個性形象更加鮮明,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可以說《大唐三俠》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上一篇:《大刀喋血》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大唐游俠傳》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