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遜志齋集
詩文別集。二十四卷,其中詩二卷。明方孝孺撰。孝孺詩文在其生前即行編輯,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林右、王紳曾為作序。孝孺遇難后,其作品嚴禁流傳。其門人王稌將其文私下抄錄成《侯城集》,但未能刊刻。英宗天順七年(1463),臨海趙洪始從燼馀采掇編輯其詩文,共得二百六十七篇,得以在成都刊刻,世稱蜀本。此為方身后之首刻本。憲宗成化(1465—1487)間,謝鐸、黃孔昭等人有慨于蜀本遺漏太多,又與葉盛、林鶚、王汶等人勤加蒐輯,編成文集三十卷、拾遺十卷,共得詩文一千二百馀篇,寧海(方氏家鄉(xiāng))守令郭紳愿為刊刻,遂于成化十五年己亥(1479)刻于寧海,世稱邑本。武宗正德(1506—1521)間,臺州知府顧璘有慨于邑本之版年久漫漶,遂與參軍黃綰等刪定偽謬,重加訂正,于正德十五年庚辰(1520)刊于臺州,版藏郡齋,世稱郡本。世宗嘉靖(1522—1566)間,浙江按察司提督學(xué)政副使范惟一、浙江按察司僉事唐堯臣及臺州知府王可大以郡本為底本,參酌蜀本、邑本等版本,去偽存真,增遺補漏,編為二十四卷本,于嘉靖四十年辛酉(1561)刊于浙江。后世刊方集多據(jù)此本。民國間商務(wù)印書館所編《四部叢刊》即影印此本。明神宗萬歷(1573—1620)間,丁賓、孫如游等在南京所刊《遜志齋集》亦據(jù)此本,只是增加“外紀”二卷。《四庫全書》所收亦為此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風流派·選體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道咸同光四朝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