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膽琴心》
【本書體例】
張恨水著。36回,34萬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5月初版。
柴竟浪跡十年尋找武功高深者為師,這日坐船來到一個叫老頭子的人開的酒店,酒店墻上掛的四張條幅使他斷定酒店主人一定是位身懷絕技的人,經過苦苦等待和努力,他終于拜朱老頭子朱懷亮為師。朱懷亮三十年前就曾是太平天國中叱咤風云的大將,太平天國失敗后,他隱居起來,時常干些行俠仗義、劫富濟貧的事,柴竟敬佩師傅是條好漢。
一天,朱懷亮聽說一位叫李云鶴的孝子為了救被人綁了票的父親,變賣家產籌了三千兩銀子南下尋父,不料走到南京地方銀子卻丟了。朱懷亮敬重他的孝心,同情他的不幸,決定助他一把。于是他攜帶女兒振華南下南京,而讓徒弟柴竟一人去黃山拜訪自己的老友張道人。
朱懷亮同女兒到南京后,聽到一個叫韓廣發的人已幫助了李云鶴,巧的是他們父女見到了也來南京的張道人和柴亮,幾人商量幫助李云鶴救父。另一方面,韓廣發也是位專愛打抱不平的俠義之士,為了保護李云鶴,他硬是接了江湖三刀六眼的考驗法。為了早日救出李父,他不顧腿傷單槍匹馬闖入李父被綁的地方——曹老鷂子居住地,而后又到李父所住地大李集魏萬標處尋李父。不料未等將李父救出,他卻被魏萬標關了起來。朱懷亮也在想搭救李父的辦法,他請出了三年前名噪一時的女俠于婆婆幫忙,終于用計救出了李父,同時搗了魏萬標的老巢,懲罰了曹老鷂子。他們氣憤魏萬標之流亂綁亂殺坑害百姓,告誡他們必須改邪歸正。爾后,朱懷亮和女兒又護送李家父子坐船回家,歸程中日日相處,振華和云鶴漸生感情,兩位父親成全了他們,為他們訂了親。到了南京,由于官府追殺強盜風聲緊,兩家就此別過。
朱懷亮和女兒在南京找到韓廣發之弟韓廣達,請他去四川尋找哥哥。韓廣達也是位熱血男兒,四川一路險象環生,他以絕技鎮住向他挑釁的鮑天龍,爾后由于不懂幫規又被關起門做皇帝的韓老五追殺。此時韓廣發恰在韓老五這里。韓廣達在老尼姑和其弟子佛珠的相助下逃出虎口,韓廣發也在鐵先生的幫助下逃了出來。兄弟二人在返家途中又遇柴竟和羅宣武。四人結伴乘船去武昌,與他們同乘一船的還有兩位叔侄相稱的人,叔叔叫秦慕唐,侄子叫秦學詩,二人預備回家趕考。同時,一位滿族老太太和一位少女也在船上,老太太自稱姓聯,少女姓德。少女的風度令學詩心儀,學詩竟為此相思成病,于是,他向韓廣達訴說了心事,樂于助人的韓廣達答應替他求柴竟幫忙,無奈天公不作美,到了漢口,秦學詩的三叔將叔侄二人接到了自己家里,而德小姐也被其姨夫接到了廣信府。柴竟為成人之美,絞盡腦汁,終于,有一天德小姐在廣信府衙門院中突然失蹤了,在其外臥室留了一首四言詩“天馬行空,非妖非鬼。記取一言,神龍無尾”,于是,有人說德小姐被妖怪攝去了,有人說被河里龍王攝去嫁了龍王。只有柴竟知道德小姐哪去了。
《劍膽琴心》寫了一群仁義俠客鋤暴安良、仗義行俠、扶危濟困的故事:塑造了朱懷亮、韓廣發、韓廣達、柴竟、于婆婆等眾俠士的光輝形象。
這是一群真正的俠士,他們不同于有武而害人的強盜,也不同于徒有虛名的功利型俠士,而是救人于水火、富貴不淫、威武不屈,貧賤不移的英雄豪杰,盡管朱懷亮謙虛地說:“象我們所認識的一些朋友,不過可以說是江湖上的正經人罷了!”但他對“俠”的精辟闡述“真正行俠的人,應該和平常人一樣,出來和世人接近,暗里頭專做除強扶弱的事,而且還不讓人知道”,不是一名真正的俠士,或者不去追求做一名真正的大俠的人是不會有如此深刻領悟的。
朱懷亮三十年前就是一名響當當的好漢,隱居后一直浪跡江湖、扶危濟困,當他知道孝子李云鶴有難后,連自己的徒弟都沒告訴,就悄悄帶女兒援救,救了李家父子后他并沒有止于此,而且還親自教訓了魏萬標等有武功而為盜的武林害群之馬,他和這些人并無私仇,就因這些人不行正事,坑害地方百姓,他即仗義懲戒。這才是真正俠士的“有所必為”。
韓廣發、韓廣達兄弟倆都是做事爽快為人豪放的人。韓廣發為救李父硬是接了江湖人試探武功深淺的三刀六眼,而他并不是為了圖什么報酬;韓廣達答應幫秦學詩的忙,果然不遺余力,他覺得自己如果答應人一樁事,就非幫忙不可,否則自己就成了半截漢子。言必信行必果,可謂二人既有古代俠士的風度又有當代俠士的胸懷。
正是在這些俠士們的影響下,柴竟悟到了為俠的真諦,他學到了朱懷亮等人的武功,更學到了他們的處世之道,因此,當秦學詩求他幫忙成全他與德小姐的姻緣時,他義不容辭地答應了,又歷盡千種艱辛,巧妙地將德小姐體面地接出了廣信府。如果說朱懷亮是先代俠士的典范,那么,柴竟就是新一代俠士的縮影,他承繼了先代俠士的優秀傳統,又發展了這些美好的俠行。
《劍膽琴心》描寫的是民國時期的故事,它繼承了傳統武俠小說的寫作形式,以章回形式構建全書,但故事的語言又是平白流暢的白話口語,使讀者讀起來朗朗上口、倍感親切。作者對書中人物武功的描寫是駕輕就熟不露痕跡的,一招一式都經過了精心設計。這些成功之處,無疑顯示了這部作品在張恨水先生的武俠作品中的重要地位。
張恨水
本名張心逸。1895年生。安徽省潛山縣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早年曾在祖籍安徽和蘇州等地讀書,后曾在《皖江日報》、《益世報》、《世界日報》等報任編輯。二十年代初期開始文學創作,著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夜深沉》、《落霞孤鶩》、《滿江紅》、《五子登科》、《魍魎世界》、《巴山夜雨》、《八十一夢》、《北雁南飛》等,為“鴛鴦蝴蝶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所著的武俠小說有《劍膽琴心》、《中原豪俠傳》等。1967年去世。
上一篇:《劍網塵絲》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十三太保劫香車》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