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門》
【本書體例】
宋梧剛著。中篇小說。10回,3萬3千字。原載《湛江文藝》1983年第1期,后收入廣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4月版“武林中篇小說選粹”《拳魂》。
朗州附近,云夢澤水尾,有座并不太高的山崗,因地處兩省交界,交通不便,故成一方修持清靜之地。一日,有一道人余潛到此掛單,主持人由于正房已滿,住宿擁擠,乞其原諒。遂被安置在一所破園之內,倒也心滿意足。
后來人們發現這余潛很怪,不但自封其門,躍墻出入,而且早出晚歸,回來又忙到深夜。于是好事的眾道人經多方打探,終于知道了余潛奔忙的秘密,原來是在為別人治病。恰好有幾位道人也身累痼疾,便登門求醫,果然藥到病除。眾人好奇不過,問起余潛身世。余潛推辭再三,方才開講。
余潛之父余化虎曾為常勝鏢局的二當家,一次走鏢保山貨從山地到天津衛,途經“跳虎峪”,正要過去,見一人跳出攔住去路,并在交手后用心意六合拳將余氏擊傷,并加羞辱。余化虎無顏回局,只好返鄉,不久傷病復發,不治而終。臨終時遺囑余潛訪名師、勤習藝、報父仇、振家聲,尤要牢記謙恭。
從此余潛發奮練功,先往常勝鏢局,從師鏢行叔伯們習嵩山少林六合門全套功夫,后又趕往滄州尋訪大名鼎鼎的六合劉。不想幾經周折方才探聽得到六合劉的住址,登門拜師又遭到了拒絕,經劉妻的求情,方被收容,但也要先到對面山窩放羊,一邊接受考察、一邊習練內家基功,扎根底。
余潛秉性誠篤、干活認真,感動了六合劉,將他召回家中,在一個秘密練武廳與六合劉的獨生女兒靈子對練。正對練間,忽有一不速之客現身,向六合劉索要達摩嫡傳的洗髓秘經,并以心意六合拳法與六合劉相斗,被六合劉所傷逃走。
不料,此人惡人先告狀,說六合劉為叛黨余孽,兼之本縣知事又嫉賢妒能,無端將六合劉收監。為救師傅,余潛舍身相替,自己去代師傅坐監。在獄中,他的仗義深得眾人佩服,并得到一回族老人青睞,得其將自己的神功傾囊相授。又與一神偷學了些其它功夫。
后來,六合劉病逝,余潛得以出獄。發喪了師傅之后,余潛剛想告辭,師母叫住了他,并遵六合劉遺囑,將達摩初祖留下的洗髓經傳給了余潛。本來,此時師妹靈子已與余潛萌發愛情,但為不影響他的前途,她忍痛斬斷了自己的情思。
后來,殺父仇人又勾結獄中那個神偷來搶經書,余潛報了殺父之仇并義釋了神偷。
余潛講到這里,令眾道士感慨萬端。此后余潛收下一個樵夫做徒弟,化三年時間傳了一些技藝。這一天,他正要將洗髓經傳給徒弟,忽然又來了一位生人,欲取此經,經一番惡戰,此人鼻子被余潛抓掉逃走,使余潛忽覺失悔,結果復又追出,欲為其療傷了。
通常情況下,武俠小說當非武即俠。寫出神入化的武功境界,寫見義勇為的俠士追求,即便是涉及一些得道成緣的神奇、行俠揚善的正果,但也多以寫武寫俠為目的,其余只不過是為了達到目的,突出目的的手段,輕重緩急是決不含糊的。
然而,《六合門》卻是以寫學武過程為核心內容、為重點,具有獨到之處。
《六合門》寫了一個叫余潛的人接受父親的遺囑,歷盡艱難刻苦習藝的故事。余父余化虎以走鏢半生沒栽過跟斗之故,雖學藝欠精,但卻自傲輕敵,致歷大難,臨死才知悔之晚矣。因此,他對兒子的諄諄告誡顯得那樣摯誠、凝重,必然在他兒子的人生之路上起到重大的作用。這可以說,是余潛立志苦練的最初、也是最有力的契機。從此,余潛踏上了一條百折不撓的求藝之路。他先是拜在父親的同事的門下,朝夕切磋。后來,他千方百計找到滄州六合劉,并以自己的至誠使劉氏收留了自己。盡管他并沒在劉氏那里學到什么,但他毫無怨言,甚至在師傅不幸罹難,身系囹圄之際,他也還能挺身而出,代師受罪,并在獄中不恥問學,師從大盜與宵小,遂至百藝皆精,觸類旁通。余潛的品格終于獲得了六合劉的信任與青睞,于是,他得到了六合劉手中遺下的武學秘籍。他如愿以償。
小說不是到此為止,它在此后又寫到了余潛藝成之后懲惡揚善,為民治病的事跡。即便是面對欲謀其秘經,痛下殺手的惡賊,雖然他曾一旦施以小懲。但還是欲為之療傷,追蹤而去,留給讀者許多猜想。如此種種,是不是作者在有意提醒我們什么,向我們強調著什么呢?是告誡我們謙恭向善、誠以待人,還是要求我們百折不撓、矢志不輟?是在希望我們匯百川而成大海,還是在期待我們以德報怨、普惠眾生?我們想,都是。作者明顯地是在倡導著德善,倡導著美。
小說的主人公余潛,在性格上交待不多,但通過幾件事,他在讀者心目中的形象很快清晰起來,尤其是代師受過一節,把余氏的肝膽照人表現得淋漓盡致。敢于以身試監,是為俠;能夠以身替師,是為義。有俠有義,遂使余潛具有了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大英雄的本色。
小說基本采取了倒敘的方法,結構上起到了吸引人注意的作用。
上一篇:《公孫小刀》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冰川天女傳》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