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刃梟雄》
【本書體例】
蕭逸著。65萬字。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8年2月版。
“銅冠叟”羅化與仇家晏星寒、裘海粟、白雀翁及尼姑劍芒大師相約以性命賭誓比武,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自盡,其孫羅嘯被“南海一鷗”桂春明救走。
十八年后,羅嘯從桂春明學成武功,并得知自己的身世,乃改名譚嘯,出山尋找晏星寒等人以報大仇。他先到了甘州,扮作文弱書生混入晏宅。晏星寒一家非常賞識譚嘯的才學品貌,特別是小姐晏小貞,更是對他頻加青睞。譚嘯卻因大仇在身,不敢對小貞稍假以調(diào)色。值晏星寒壽誕,裘海粟、白雀翁、劍芒大師相約來賀,識破了譚嘯的本來身份,于是密謀將計就計,斬草除根。譚嘯得到晏小貞救助,雖然身負重傷,卻終于逃出虎口。
在塞外草原上,生命垂危的譚嘯被哈薩克姑娘依梨華救起,身體逐漸康復。但不久晏星寒等人又尋到譚嘯的行蹤,追殺至草原。譚嘯再次為晏小貞所救,依梨華之父卻因而遇害。晏星寒發(fā)覺女兒屢次幫助譚嘯逃跑,怒不可遏,欲將其處死,卻被一武林高手阻止。這個高手正是譚嘯的師傅桂春明。晏小貞雖然得救,但進不能與譚嘯結(jié)成情侶,退不能回家侍奉雙親,只得四處云游浪跡天涯。
譚嘯和依梨華向西逃入大漠,一路連連遇險,相互間的感情卻日益加深。在沙漠中他們遇到狼群,幾乎處于絕境,幸為“狼面人”袁菊辰所救。譚嘯與袁菊辰意氣相投,結(jié)為生死之交。兩人又聯(lián)手擊傷追蹤而來的白雀翁。袁菊辰介紹譚嘯向武林隱士雪山老人學習絕技,并贈寶劍駿馬。譚嘯將依梨華安置在吐魯番,獨身尋訪雪山老人,經(jīng)受了多次考驗,終于學到“大三元吐納真功”和“黑鷹散手”,武功由是大進。他再度下山復仇,在沙漠中遇到舊識下西風。下西風卻陰結(jié)白雀翁,想要暗算譚嘯。譚嘯識破陰謀,殺死白雀翁,并折下西風一臂。當他再到吐魯番時,依梨華卻又出走了。
晏星寒等人得知自己與桂春明及依梨華的師傅太陽婆結(jié)成對頭,決心將他們和譚嘯一起剪除,于是請來大魔頭莫老甲助拳,一同西行,尋找譚嘯等人的蹤跡。桂春明和太陽婆此時已經(jīng)聯(lián)系,正在大漠中以逸待勞。他們先用計賺取了晏星寒一行的馬匹食物,又用假象迷感對方,造成其分兵數(shù)路,以便于各個擊破。于是莫老甲師徒西進大漠深處,不知所終。晏星寒和劍芒大師在哈密尋找譚嘯,卻不得要領(lǐng)。裘海粟帶下西風在哈密途中守株待兔,阻擊依梨華,等來的卻是依梨華和桂春明、太陽婆等敵人。激戰(zhàn)中裘海粟被擊斃,依梨華也身負重傷。
飄零四方的晏小貞來到哈密,正遇從他鄉(xiāng)趕來的譚嘯與晏星寒搏斗,晏星寒武功不及,被譚嘯打傷。晏小貞出面責問譚嘯恩仇舊帳如何了結(jié)。譚嘯悵然往年,未殺晏星寒而去。晏星寒卻愧忿自盡。劍芒大師勘破機緣,不再念著些恩恩怨怨,退出了是非圈子。晏小貞心冷如灰,隨劍芒遁入空門。桂春明和太陽婆主婚,譚嘯與依梨華遂結(jié)百年之好。兩人并騎入關(guān)尋訪袁菊辰,路經(jīng)甘州,見晏宅已是人去樓空,相對噓唏不已。
一般講“復仇”故事的武俠小說,大都遵循大仲馬《基督山伯爵》的模式。主人公的血海深仇必有無可置疑的確定性,因而主人公的復仇就有充分的理由,代表了十足的正義,因而在大仇得報的時候,盡管常常很殘酷,讀者還是不禁要擊節(jié)稱快。
這部《五刃梟雄》也是說“復仇”故事,但同通常的模式很有些差別,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譚嘯的復仇究竟是否合理、正義,始終被作者故意弄得模糊不清。我們先尋大仇之源。小說一開始先交待了羅化之死,雖然也可以算是死于晏星寒等四人之手,但四個人與羅化的生死決斗完全符合武林的規(guī)矩,并沒有在“義”字上虧心。何況,羅化竟是比武失敗后自行了斷,而不是直接死在四人手中。在這樣的前提下,站在譚嘯立場,或許仍可念念不忘報仇,而在讀者的角度,已經(jīng)覺得這復仇有點無理取鬧的味道。
更何況,譚嘯能保住性命,一靠晏星寒四人重然諾、講義氣,二靠晏小貞不顧一切地救護。如此晏家對譚嘯又有三生不忘的救命之恩(共救過三次,當九生不忘)。這恩與仇的天平孰重孰輕,本來只在一念之差。就難怪當晏小貞斥責“你好沒良心,忘了你這條命是誰救的”時,譚嘯亦會感到一陣茫然。大概多數(shù)讀者都會覺得,這場復仇實在多此一舉。
那么,這場缺乏理由的復仇鬧劇又是誰導演的呢?細心的讀者會現(xiàn),搗鬼者正是那位始終道貌岸然的桂春明。當初在九華山羅化斃命,桂春明一直躲在暗處觀看,并不出手相救。而在羅化死后,他卻不顧晏星寒等人的威脅,撫養(yǎng)譚嘯,傳授武功。譚嘯五歲喪祖,對當時的一幕全沒有印象。桂春明卻在十八年后舊事重提,挑唆譚嘯出山復仇。譚嘯在甘州頻臨險境,桂春明雖然就在附近,卻從不現(xiàn)身救助,無非讓新仇激發(fā)譚嘯的報復之心。到最后,這位桂老爺子終于親自出馬,屢計巧,害得晏星寒等人家破人亡,這才心滿意足。
或問,桂春明如此一番舉動,目的何在?作者并沒有點明,但讀者卻不難自己猜度。很顯然,桂春明唯恐天下不亂,目的就在于稱霸于武林。晏星寒、劍芒等人都是江湖上成名的武學大師,莫老甲更是神功蓋世。桂春明難同他們正面沖突,于是借譚嘯之仇挑起事端,先讓譚嘯現(xiàn)身攪得晏星寒等人心神不寧,再于大漠中設(shè)計分別殲滅。這些毒圈辣手,都打著為徒報仇的漂亮幌子,不但欺騙了晏星寒一家、欺騙了譚嘯、欺騙了世人,甚至幾乎也欺騙了讀者。
武俠小說中塑造過無數(shù)個“惡人”一類的反面形象,金庸在《笑傲江湖》中還刻畫過岳不群那樣的偽君子。但像蕭逸在這部書中以正面手法為反面人物畫像,卻是絕不多見的。表面上看,桂春明善良、正直、機智,是個不可多得的好老頭,只在偶然間才會透露了某種不協(xié)調(diào)的跡象。如九華山羅化剛剛慘死,桂春明撿了譚嘯,表情卻是“嘻嘻一笑道:‘孩子,你爺爺是該死的!’”又如大漠定計,人人都為此老的睿智叫好,作者卻突然評論道:“由眼角的魚尾紋上揣測,此老是一個極為狡黠而慣用心機的人。”這樣的寫法,當為作者的一種大膽嘗試。
上一篇:《云海玉弓緣》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人猿奇?zhèn)b》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