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狐假虎威
戰國寓言小說。撰人不詳。原載《戰國策·楚策一》,《尹文子》亦載。《新序·雜事二》、《太平御覽》四九四,皆錄。陳蒲清等編《中國古代寓言選》、顧之京等編《中國古代短篇小說選》亦皆錄入。這當是一則流行于戰國中晚期的民間小故事,屬于“街談巷語、道聽涂說”之類。故事敘寫: 一只老虎尋百獸做食物,一次,捉到一只狐貍,狐貍說:“你不敢吃我! 天帝派我做百獸之王,你若吃我,就違抗了天帝的命令。你如果不信,我走在你前面,你跟在我后邊。看看百獸見到我有敢不逃跑的嗎?”老虎以為這話很有道理,就跟它一路走去,果然眾獸望見它們都拼命逃走了。這是江乙論人畏昭奚恤之由時所引述的故事。公無前352年,江乙初仕楚,楚宣王問群臣說:“我聽說北方各諸侯國很怕咱們奚恤,到底是怎么回事?”群臣莫對。江乙就用“狐假虎威”這個故事,其寓意為:“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而專屬于昭奚恤; 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從客觀意義上講,寓言借狡詐的狐貍的形象,辛辣地諷刺了假借他人的權勢和威風而嚇唬弱小者的卑劣行徑; 借兇猛的老虎的形象,嘲笑了被他人利用卻毫無覺察的強暴者的愚蠢。狐貍奸詐狡猾,花言巧語,借了老虎的威風而橫行,其形象特征被刻畫得活靈活現。作品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將動物的自然特點與某種人的社會特性,巧妙地結合起來,頗具有典型意義。這則寓言很著名,成語“狐假虎威” 即由此而來。
上一篇:《秦漢·劉向·犢子》簡析
下一篇:《秦漢·劉向·獻余魚》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