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散文作品·宋金元·答謝民師書》簡析
蘇軾著。選自《蘇東坡集》,收于《中國歷代散文選》下冊。這是蘇軾晚年所作的一篇重要文論。文章著重闡述了創作上的三個問題。一、作文應是作者思想的自然流露,要像“行云流水”,行于所當行,止于所當止,達到“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的藝術境界。表現作者崇尚自然,反對束縛的創作見解。二、提出如何達到“辭達”的要求。作者認為“辭達”并非文辭通順或不要文采,而應該充分地表達客觀事物的特征。首先要求作家對客體做到“了然于心”,然后才能做到“了然于口與手”。在創作過程中達到主體修養和客體感觸的統一,才是“辭達”的最高標準,從而發展了孔子的“辭達”觀點。三、反對模擬與雕琢。作者批評揚雄“好為艱深之辭”,以掩飾思想的貧乏,認為屈原的辭賦,可稱為“與日月爭光”的偉大作品。作者的這些觀點對后世散文創作影響深遠。全篇或論理,或敘事、或抒情,隨意揮灑,流轉自然,渾然一體。
上一篇:《散文·明代·答茅鹿門知縣二》簡析
下一篇:《散文·箱子巖》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