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散文作品·近代·致潘蕓閣河帥書》簡析
林則徐著。見《林文忠公政書》。潘蕓閣,名錫恩,曾任江南河道總督。1839年,林則徐以道光帝欽差大臣身份,在廣州銷毀英商繳出的鴉片二百多萬斤,打退英帝武裝挑釁。次年,英國發動侵華戰爭,道光帝反復無常,將林則徐革職充軍新疆。1842年,林應潘錫恩之請參予治水工作,工程結束后,仍被遣往伊犁。潘錫恩等為林集款,擬向朝廷求赦。林則徐寫此信加以勸阻。在信中,首先對潘錫恩“重持河淮之節”表示贊賞,但又擔心有人“掣肘”他的工作。然后勸阻他為自己“贖鍰之議”,因為生殺予奪之權全操在道光帝手中,惟有靜待“天心之轉”,否則恐有難測之禍。信中透露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以及封建專制統治的黑暗,反映了作者對清政治昏聵無能的失望情緒。文字簡潔流暢,筆法委婉含蓄,抒不平之氣于言外,讀來感人至深。
上一篇:《散文·先秦·胠篋》簡析
下一篇:《散文·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