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賜墻及肩
典源出處 《論語·子張》:“叔孫武叔語大夫于朝曰:‘子貢賢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墻,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釋義用法 孔子弟子端木賜,字子貢,有人認為他比孔子還要賢德。他說,這好比房舍的圍墻,我的只有齊肩膀高,別人可以看見里邊房屋的美好。老師的墻卻有幾丈高 (一仞為八尺或七尺),又找不到門進去,看不到里面宗廟的壯觀,房屋的眾多。能找到大門的大概很少罷。說這種話,當然不足為怪了。后以此典表示學識淺陋,相差甚遠; 也以“數仞墻”等表示學識高深。
用典形式
【及肩墻】 宋·陸游:“方揮卻日戈,恥窺及肩墻。”
【及墻藩】 宋·曾鞏:“忽有海上使,問我及墻藩。”
【子貢墻】 宋·陳師道:“我詩淺短子貢墻,眾目俯視無留藏。”
【賜也墻】 唐·楊巨源:“敢炫由之瑟,甘循賜也墻。”
【數仞墻】 唐·羅隱:“夫子門前數仞墻,每經過處憶游梁。”宋·陸游:“數仞李杜墻,常恨欠領會。”清·王士禛:“起衰賴通人,屹茲數仞墻。”
【圣門未窺】 宋·陸游:“圣門未能窺,詎敢希在寢。”
【賜墻及肩】 宋·陳師道:“賜墻及肩人得窺,公才盤盤一都會。”
【窺數仞墻】 唐·羅隱:“自愧三冬學,來窺數仞墻。”
上一篇:詩詞典故《負郭田二頃》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達摩面壁》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