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散文作品·唐代·明分》簡析
皇甫湜著。見《皇甫持正集》。明分,即辨析名分。這篇雜文提出了是非因人而異的社會問題。作者認為,當今社會判定是非看人不看事,一切歸結于名分。被認作君子者,所作“無不是”;被認為小人者,“動而之非”。于是,君子“指人之過為嫉惡,譽人之善為樂賢”。行則“擬于堯禹,參于天地”;言則“為周公”、“為伊尹”。凡君子的一切言行,無不有理。而小人則不然。他們言人之過,被認為是惡意毀謗;稱人之美,被認為是結黨營私;反對天子成為“賊”,順服天子說是“偽”,把一切罪惡歸之于小人。文末指出,“天下是非系于人,不系于跡;一于分,不定于所為”,閱盡古今,唯此二者。皇甫湜是韓門弟子,他繼承韓愈直言不阿、議論縱橫的文風。這篇短文所揭示的社會不良風氣,其有深刻而普遍的意義。行文流暢,議論精當,詞鋒犀利。
上一篇:《散文·宋金元·方山子傳》簡析
下一篇:《散文·春聯兒》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