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散文作品·唐代·救沉志》簡析
劉禹錫著。見《劉夢得文集》,收于《中國歷代文選》下冊。作于唐德宗貞元末年(805),時作者被貶朗州,本文記述僧人在洪水中拯救人畜而不救猛虎的故事,說明“善人在患,不救不祥;惡人在位,不去亦不祥”的道理。先寫五溪洪水泛濫,生物在大水中掙扎,僧人與其徒乘舟搶救。他們看到水流中人畜數十百,又見一只老虎在洪水中沉浮。其徒將救虎,僧止之。人問其故,僧曰,老虎本性吃人,如把它救活,“必肉吾屬”,“且將貽患于眾多,吾罪大矣”。最后作者評述此事,肯定僧人嚴格區別善惡的言行。文章采用寓言的形式,說明分清善惡的哲理,寄寓作者對永貞革新失敗的感慨。
上一篇:《散文·唐代·敵戒》簡析
下一篇:《散文·春》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