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家物語》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平家物語》是13世紀30年代左右日本戰記物語的代表作,原為琵琶法師演唱的臺本,曾有200多種不同版本,現在通行的是經過校勘的13卷本。此書作者,其說不一,尚無定論。此書正如書名所示,以平安末期兩大武士集團源、平之爭的一方,平氏族的命運為主線進行描繪的。平忠盛因平叛之功,擢升為朝廷重臣。其后平忠盛之子清盛又被委以太政大臣重任,清盛的女兒德子被選為皇后,后年幼即位的安德天皇,便是清盛的外孫。平氏作為皇室外戚,獨攬朝綱,一時門楣顯赫。同時,與源氏集團的矛盾日益加深。官居大納言的藤原成親及其黨羽密謀推翻平氏,后因事泄失敗。源賴政在治承四年(1180),與以仁親王相結托,舉兵聲討平氏,兵敗被殺。之后,各地源氏族黨在源賴朝的率領下,起兵討伐平氏,勢如破竹,于壽永二年(1183),攻克京師。自此,已貴族化的平氏無力回天,軍事上節節敗退,文治元年(1185),在壇浦會戰中,被源氏全殲。全書最后一卷描述了安德天皇生母德子在平氏及安德天皇殄滅后,出家為尼,在佛門寺院中了卻余生。此書反映了“諸行無常,盛者必衰”等佛教觀念,也包含著儒家“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因果觀。作者一方面對離經叛道由盛而衰的平氏一族表示惋惜,展示其悲劇性歷史命運,另一方面又對眾多叱咤風云、馳騁戰場的武士(如源義仲、源義經等)做了多方面的生動描繪。《平家物語》在語言使用上也有革新,創造出日文和漢文混合使用,文韻結合的新文體,讀來音調鏗鏘有力。此書對后世日本文學及戲曲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198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周啟明的中譯本。
上一篇:《巴馬修道院》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廣東新語》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