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日巴傳》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乳畢堅金著。乳畢堅金(1452——1507) 生于后藏娘堆地方的扎西喀呷。曾撰寫了噶舉派創(chuàng)始人馬爾巴、米拉日巴及其弟子日瓊巴等人的傳記。全書分為兩大部: 一、輪回世間大行之部,三章; 二、寂靜湼槃大行之部,九章,以及后記。書成于藏歷第七甲子的土猴年(1488)。刊刻問世后,輾轉流傳形成多種版本。1980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藏文新版;1985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劉立千漢譯本。解放前就有蒙文譯本,現已有英、法、日等文字譯本。
書敘米拉日巴出生在一個有錢有勢的大戶人家,他和妹妹白達從小過著優(yōu)裕的生活。不久父親去世,立下遺囑,請米拉日巴叔父姑母暫管財產,待其成人后便交由他管理,繼承父業(yè)。然叔父及姑母將全部財產侵吞,從此孤兒寡母成了奴隸。米拉日巴長到十五歲,母親請來親朋鄰里,宣讀遺囑,欲收回被侵吞財產,姑母不但不還財產,還大打出手。其母悲痛欲絕,決心節(jié)衣縮食送米拉日巴學習咒術,以報此仇。米拉日巴學得咒術,遂使叔父、姑母家房倒壁塌,除叔父、姑母外三十五人盡歿。事后米拉日巴失悔,欲求正法,到大德馬爾巴大師處請求傳法。馬爾巴令其自籌口糧住處,并令其放咒降雹,懲處阻礙朝佛學法的搶劫者。后又令他在三個山上修房子,修了一半時又令其拆掉,土、石運回原處。米拉日巴謹遵師命,毫無怨言,得師傳皈依法和戒律。馬爾巴又令其在山頂修一十層碉樓,修到七層時,米拉日巴背上多處長瘡,膿血流淌,每次大師給別人授法灌頂,米拉前去請求,均遭打罵。米拉日巴灰心已極,認為自己做下惡業(yè),師父才不傳正法。師母同情他送來滋補食品,令其休養(yǎng),并代為請求師父傳法灌頂,亦遭拒絕。因此師母偷出了上師的印章,寫了信,推薦米拉到馬爾巴的大弟子俄巴大師處求法。俄巴大師傳法并叫米拉日巴在巖洞中觀修,由于沒有得到上師的允許,一直得不到驗相。這時俄巴收到馬爾巴為兒子成年和新屋落成舉行慶典的邀請,師母托人帶字條說可能受到灌頂,叫米拉一同前來。在眾僧會聚之時,馬爾巴怒目質問俄巴,為何給米拉傳法灌頂,俄巴將信之事說出,師父聽后離座欲打師母,師母逃遁。米拉正欲自盡,俄巴與眾僧勸阻。馬爾巴此時哀憐之心油然而生。從此向他授比丘戒,并為其授法、灌頂。一日米拉睡夢中見母親和妹妹,眷戀之情頓生,求上師假釋回鄉(xiāng),馬爾巴賜法送行。米拉回到家鄉(xiāng),家中房屋坍塌,母親已去世八年,妹妹也乞討他鄉(xiāng)。未婚妻澤塞帶來食物看望,米拉日巴向她表示了自己今生永不涉世的決心。米拉前往扎迦達蘇的巖洞中繼續(xù)修煉。幾年過去,衣服全部破爛,長期吃蕁麻度日,骨瘦如柴,周身長出綠油油的毛來。他為了抓緊時間修行,不為衣食而尋求布施,終觀修到可以幻化身體、離地飛行的程度。米拉圓滿完成利樂眾生的業(yè)績后,來到鎮(zhèn)地,當地一個有錢勢的格西扎甫巴十分嫉恨米拉,在施主聚會上向米拉百般提問,欲羞辱米拉。米拉不向他還禮,當眾回答了他的提向。扎甫巴設法報復,以貴重的松耳石為代價,叫其姘婦給米拉送去有毒的酸奶,米拉知湼槃時刻已到,為讓婦人得到松石,吃下有毒的酸奶。遂后在曲洼向弟子傳法后圓寂。
《米拉日巴傳》講述的是一位在西藏歷史上占有顯要地位的宗教大師的坎坷經歷,以及最后即生成佛,修得正果的故事。作者寫作的目的是明確的,但也是消極的,正如在他的傳記中所說,是 “為了給那些口說積聚福德,而實際卻不按正法經教行事的王者、大臣、宦門豪吏以至平民百姓;那些雖按經教修法,但卻不知實踐深奧之要義,而只滿足于詞語之泡沫者; 以及那些雖已獲得即生成佛之法寶而到彼岸,但尚需使其善業(yè)清凈之格西等,以尊者喜金剛 (米拉日巴) 的傳記作為楷模; 對于那些貪求王欲和人生者,作為苦修的楷模; 對于那些安于散逸者,作為專心修習的楷模; 對于那些懷疑即生成佛之妙法,而不愿實行深奧之修行者,作為已經成功之范例,引之相信正法真諦。”
然而作者始料不及的是,由于傳記敘述了米拉日巴一家的苦難遭遇,以及他個人修習求佛的艱難,卻構成了一幅當時西藏社會的歷史畫卷。米拉日巴(1040——1123)生活的時代正是吐蕃王朝崩潰、藏族社會處于分裂割據、戰(zhàn)亂頻起的時代,再加上天災人禍,使黎民百姓處于極度苦難之中。米拉日巴一家所遭受的財產遭人掠奪、親人不能團聚、被迫流落他鄉(xiāng),以至墻倒屋塌,家破人亡的悲慘情景,恰是當時社會的縮影。作者主觀上宣揚人生為苦海,但客觀上卻揭示并抨擊了社會上的丑惡的、不合理的現象——以強凌弱,以眾暴寡,強吞別人財產致富的可恥行徑。
米拉日巴的叔父、姑母便是典型的代表。當米拉的父親在世時,他們都受過他的恩惠,并接受了囑托代管其財產,然而當米拉的母親準備收回其財產時,反遭凌辱和毒打,書中寫道: 只見叔父姑母大罵,沒見過他們的一厘金子、一合青稞、一斤酥油、一件有色的綾羅衣物、一只羊羔,說罷,鼻里嗤了一聲,勃然離座,又是打響指,又是抖衣襟,又是頓腳說道:“當心點,說真話,這房子都歸我所有!你們娘兒母子給我滾出去!”說著打了母親幾耳光,又揮舞著袖子打我們兄妹倆,這時母親放聲痛哭,倒在地上打滾,口中喊道:“他爹,米拉喜饒堅贊,看看我們母子的苦難命運吧! 你說死后要從墓穴中看的,今天是你看的時候了!”“我們兩兄妹除了跟著母親哭泣外,什么也不能做。”描繪了一幅在弱肉強食、巧取豪奪的社會中孤兒寡母的悲慘境遇,令人唏噓,催人淚下。
同時,作品也揭露了某些宗教上層人士奢侈腐朽的生活以及他們剝削人民、欺壓百姓的丑惡行徑。如當米拉日巴的妹妹白達見到失散多年在巖洞中苦修的哥哥,只見他赤身裸體、骨瘦如柴,由于長年吃蕁麻,遍身長滿綠毛,白達異常悲痛、心酸,她勸說哥哥應該象罷日澤師那樣,下坐重茵、上張傘蓋,身裹錦繡,香茶美酒交飲,收受不可思量的供養(yǎng)財物,親朋眷屬全部受益。白達的話勾勒了一個貪圖享樂魚肉百姓的宗教大師的形象。更有甚者,文中最后還描敘了格西扎甫巴,他嫉恨米拉日巴的才學,進而慫恿娼婦毒害米拉,從而將這個偽僧人的卑鄙嘴臉暴露無遺。此外,米拉日巴學法時,由于沒有黃金、財寶和牲畜來供奉馬爾巴上師,只有為他做長期的苦役,這也反映了當時要想學法必要供奉大量錢財的社會風氣。由此看出作品所具有的深刻的社會意義。名為傳記文學,實為時代的畫卷。
《米拉日巴》文字生動,情節(jié)感人,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尤為突出,例如對米拉日巴母親的塑造可見作者藝術功底之深。其母名娘查迦堅是一位既重感情又恩怨分明的人。丈夫去世,她遵其遺囑,聽任財產由米拉的叔父姑母代管,既使忍受著 “吃狗食,干驢活”的奴隸的生活,也毫無怨言,在困苦中把孩子養(yǎng)成人,足見她對丈夫的忠貞。米拉成人后,遺產未收回又遭凌辱,她強忍悲痛送米拉從師學習。一天,米拉與老師到一戶人家參加喜慶宴會,米拉喝醉了,老師讓他拿著供養(yǎng)物先回去,他有一副好嗓子,喜宴上聽到別人的歌唱,歸途中自己也不知不覺地唱了起來,正巧這時路過自己家門口,母親正在室內炒青稞,聽到熟習的聲音心中不解,想我們母子所受的痛苦,在人世間是沒有的了,他不會唱歌吧?往外一看正是米拉,于是火鉗丟在右邊,攪青稞的棍子丟在左邊,任青稞在鍋中燒焦,右手拿著撥火棍,左手抓起一把灰,下樓時長梯子就滑,短梯子就跳,跑出門來,灰撒在兒子臉上,棍子打在兒子頭上喊道:“爸爸,米拉喜饒堅贊,你生了這樣的兒子,要絕后了,看看我們母子們的苦難命運哪!”隨后即暈倒在地。米拉承認了錯誤后,她決定叫兒子去學習咒術,以報此仇。后來米拉果然修成施咒。當娘查見到仇人家塵土飛揚,哭聲震地,高興地跳起來,用一件破衣掛在一根木棍的頂端搖晃著喊道:“供養(yǎng)呀,祭祀呀!神圣的上師三寶!喂,鄉(xiāng)鄰們,米拉喜饒堅贊生得有兒子沒有?我娘查迦堅穿破爛的衣服,吃粗劣的飲食,為兒子備辦口糧求學,看呀! 是不是成功了? 當初叔父和姑母不是對我們母子說,人多就帶人來打仗,若人少施咒術來害我嗎?現在就是人少施的咒術……我留著這條老命不死,才有今天這個時機看我兒子演這樣一幕戲法,看呀!我娘查迦堅可能還有比今天更高興的事要出現哩?”我們可以看出她的愛憎是那樣的鮮明,她痛恨仇人,切望報仇,對兒子恨鐵不成鋼以至棒打,而當報仇目的達到后,她又狂奔呼喊,欣喜若狂。這一悲一喜的情節(jié)對照,使一個受盡欺凌的恩怨分明的母親形象躍然紙上。
此外,作品著力描寫了米拉日巴學法堅韌的毅力、鍥而不舍的精神。如寫他在馬爾巴處學經,由于沒有財產供奉,只得長期服苦役,他忍受著上師在精神上和肉體上的摧殘和虐待,甚至幾乎喪命卻從未灰心。最后為了盡快修成,他不為乞討衣食而浪費時間,寧愿以蕁麻為食,終于修得正法。米拉日巴是西藏僧人苦修得道的代表,他的一生是西藏僧人生活的真實寫照。
馬爾巴上師的妻子,米拉的師母,是一位極其善良慈祥的婦女,她同情米拉日巴的遭遇,經常暗中幫助、安慰他,給他送好的飯食,為他上藥醫(yī)治傷口,甚至用自己私人財產讓米拉做為供養(yǎng)學法。一次,她假借上師名義推薦米拉到另一位上師那里求得灌頂,被馬爾巴得知后,險遭棒打。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藏族婦女的傳統(tǒng)美德。
總之,《米拉日巴傳》雖然宣揚了佛教的人生無常,用修行求得解脫的唯心主義思想,但為讀者展現了11—12世紀西藏人民苦難生活的歷史畫卷,揭露了剝削階級巧取豪奪、斯壓百姓的罪惡行徑,反映了某些上層喇嘛貪圖享受,謀取大量錢財,過著荒淫無恥的生活的客觀現實,塑造了具有典型意義的西藏各階層人物的群象。它是一部優(yōu)秀的傳記文學作品,堪稱藏族文學史上的一顆明珠。
上一篇:《空空幻》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下一篇:《繪芳錄》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